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为未来,共同关注新质生产力
第56版:环球 2024-12-09

为未来,共同关注新质生产力

金姬

下图:当地时间9月12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一名参会者与“对话机器人”交流。

上图:11月13日至17日,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左图:9月23日,一名观众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医疗康养展区观看拍摄手术机器人。

上图:当地时间10月19日,在阿联酋迪拜,参观者在第44届海湾信息和通信技术展现场参观。

“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将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升级换挡不断积累基础。”

记者|金姬

11月13日至17日,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在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一带一路’金色十年”的本届论坛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政、商、学界百名代表线上线下出席,解析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回顾“一带一路”金色十年的成就,为第二个十年共建奠定良好开局。

《新民周刊》发现,本届论坛上有不少专家提到了中东,而新质生产力为中东工业化之路提供了一条未来的发展路径。正如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在论坛上提到中东时所说:“把‘一带一路’和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结合的路径越多越好。”

海湾国家优势何在

在本届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中东研究部主任陈杰表示,2014年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了中阿合作“1+2+3”的格局,其中,1是以传统油气能源合作为主轴,2是以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

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领域的突破,阿拉伯国家转型发展对新兴产业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重视以及拥有的资金规模,近年来中阿关系的加速度发展,中阿在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因此,亟待升级中阿合作格局。

事实上,这在首届中阿峰会和今年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的成果中已有体现——

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在沙特召开,是中阿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如第四条“绿色创新共同行动”已经涉及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

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下阶段中方要同阿方在“八大共同行动”基础上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其中第一个合作格局就是“更富活力的创新驱动格局”,也都涉及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

那么,中东需要怎样的新质生产力合作呢?

在陈杰看来,海湾阿拉伯国家面对油气资源不可避免地走向枯竭、油价的不确定性,迫切需要转型发展,需要新的发展变量,路径就是通过开辟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来实现经济来源多样化。而海湾阿拉伯国家在转型发展中高度重视绿色、数字、可持续相关的科技创新或产业发展,这些产业大多具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海湾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整体来看并不占据优势,但是在资金方面拥有巨大优势,尤其是主权财富基金在海湾阿拉伯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投融资和孵化作用。

以阿联酋在人工智能(AI)方面为例——

2019年4月,阿联酋通过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31》。

2017年,阿联酋在全球首设人工智能部,任命全球首位AI部长。

2019年,设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是全球第一所专注于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型人工智能大学,并推出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2031》。

2023年3月,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推出了开源大语言模型Falcon;2023年6月,迪拜成立迪拜人工智能中心(DCAI),旨在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部门得到广泛应用;2023年8月,由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公司G42、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美国加州人工智能公司Cerebras合作开发的阿拉伯语开源大语言模型Jais被推出;2023年8月,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设立迪拜AI园区,目标是成为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的AI公司集群。

2024年4月,迪拜王储兼迪拜执行委员会主席哈姆丹宣布推出“迪拜人工智能蓝图”,该计划包括要在每个政府实体中任命一位人工智能首席执行官;2024年6月,迪拜提出“百万人工智能提示员”培训计划。

除了阿联酋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沙特也在考虑建立一个与阿布扎比G42一样的国家级AI实体。

中企推动中东转型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社会人口研究所所长范丽珠教授在本届论坛上介绍了其团队新质生产力赋能义乌小商品市场新发展的观察。义乌小商品市场始终关注全球市场、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民生需求,发现新质生产力开拓的产品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大有可为。例如,新能源产品在中东、非洲等缺电地区的市场需求巨大。新能源技术的优势在于无需完整的基础设施,也不依赖电网,这为基础设施匮乏的地区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气候干旱少雨地区,太阳能产品的潜力尤其显著。

范丽珠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近年来义乌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从电动车到太阳能照明灯,各种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为战乱和欠发达地区提供了一整套电力解决方案。例如,一款无需插电的电风扇,通过白天太阳能充电后,可持续运行6至14小时,仅靠一块锂电池板就能满足一个小户型家庭的日常需求。此外,义乌商家开发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即便技术不复杂,却能满足缺乏电网国家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产品在也门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30%。对于那些因为战乱而无法建立电网系统的地区,义乌的这些产品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新民周刊》发现,除了新能源产品,中国企业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推动中东转型。

以2024年11月中旬召开的2024年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博览会为例,主题就是人工智能和可持续能源转型,主办方希望通过技术方案展示和会议讨论等方式,探讨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未来。而300多家中国企业在本次博览会上展示了数字化、去碳化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阿联酋能源和基础设施部部长苏海勒表示,阿联酋致力于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25%提高到50%,将发电的碳足迹减少70%,并将能源效率提高40%,实现加强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稳定和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平衡。阿联酋将努力打造低碳生产链,加快经济多元化转型。

博览会上,上百家中资企业展示了在油气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例如,振华石油展示了在阿布扎比陆上油田应用的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在伊拉克东巴油田实施的“数字孪生3D可视化平台”。红外线气体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如同“透视眼”,可通过红外线高光谱有效探测油田井口、管线或处理厂等处的泄漏气体。这也是中国的长距离红外线监测技术首次在国际高端油田现场投入应用。“数字孪生3D可视化平台”则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和物联网技术,把项目设备的各类运行参数实时反映在平台上,工作人员可在操控室内对现场进行虚拟巡检。

“在展会现场,我同很多中国公司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不少优秀的中国产品和技术。”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陆上石油公司高级工程师穆罕默德·萨拉米表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中东能源市场,同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同台交流,交付一个个成功的项目,为地区能源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就在不久前,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与阿方合作伙伴续签了两艘9.3万立方米中国超大型液氨运输船的交易合同。该船型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液氨运输船,不仅是绿氨长途运输的首选船型,而且可以满载丙烷、丁烷等液化石油气体。

在沙特,数字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企业的助力。近年来,沙特大力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以促进实现沙特2030愿景。今年11月,由中移国际与沙特信息服务提供商ICS Arabia及中信建设、上海路贸通集团合作建设的沙漠之龙数据中心宣布正式动工。项目将在利雅得、吉达、达曼、新未来城(NEOM)等地建设数据中心,总容量为187兆瓦,预计于2026年投入运营,为区域提供包括智算、存储、云网融合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大数据等领域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目前,由中移国际参与投建的海底电缆2Africa已登陆沙特。据介绍,该海缆系统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跨洋海缆,连接非洲、亚洲和欧洲国家,系统设计容量达180Tbps,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国际连接,进一步加强地区互联互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专家研讨会上,负责总结发言的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特意提到了沙特的超级项目——新未来城。

据悉,由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于2017年启动的新未来城,地处沙特西北部塔布克省,规划占地2.65万平方公里,是沙特在“2030愿景”框架下打造的未来城市样板,总投资5000亿美元。沙特公共投资基金计划重点在区内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食品、技术和数字科技、生物科技等产业。据悉,多家中企已经参与新未来城的基建、“智慧城市”、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新民周刊》发现,因为对中国企业的信任,沙特代表团在今年4月特意到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和深圳进行新未来城的宣传推广,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去当地参与建设开发。

事实上,早有不少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年参与了新未来城的建设,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同西班牙和沙特的两家企业共同与沙特新未来城公司签订了一份交通隧道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了新未来城隧道支洞项目;华为公司帮助新未来城构建5G网络、骨干传输网络、数据中心、云和AI平台;中国阳光能源将参与负责为新未来城提供储能系统……

仍有问题有待解决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中东研究部主任陈杰在本届论坛上发言时提醒说,中国与中东开展新质生产力相关合作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内部问题就是中国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问题,而外部问题主要来自于美国。

具体来说,美国近年来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综合影响力的快速上升深感忧虑。其中,对中国与海湾国家在一些领域的合作,如港口合作(如阿联酋的哈利法港)、人工智能合作都很担忧,将正常的合作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并大搞威胁、胁迫,将中阿高科技合作视为科技竞争、地缘影响力竞争乃至大国博弈的一部分。

“美国是迪拜人工智能领域外国直接投资项目的最大来源国,占项目总数的36%,其次是印度(14%)、英国(9%)和中国(5.5%)。人工智能是中美博弈的典型领域之一,我们知道美国刚刚出台了《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备忘录》,针对中国的意味甚浓。”陈杰表示,“而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公司G42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博弈的一个典型案例。”

即便合作道阻且长,但中国在中东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仍然值得期待。正如陈杰所说:“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版本实际上已经从1.0升级到了2.0,未来3.0版本的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是更多的基于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合作。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合作将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升级换挡不断积累基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