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并“肩”作战
第A05版:聚焦 2020-04-20

并“肩”作战

——上港球迷唐晓蒙用镜头纪录武汉战疫 薛思佳

3月22日,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67人踏上了返沪的归程,有一位上港球迷有幸成为同一架航班上的乘客,自1月24日跟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他已经在一线工作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下了疫情中的武汉。他,就是唐晓蒙。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薛思佳

1月23日,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如旋风般扫荡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仅仅一天之后,在大年三十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纷至沓来,试图和“死神”赛跑,唤醒沉睡中的武汉,而身为一名记录者,唐晓蒙的任务自然是用镜头语言让人们去了解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们,“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领导在群里说争取到了跟随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报道的名额,需要两个人去,我当时就报名了。”没有任何的犹豫,甚至不顾母亲的反对,年轻记者的责任感和党员的使命感让唐晓蒙成为了第一批前往武汉的上海新闻工作者,“接到通知是晚上6点,给了我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因为还要去单位拿机器,所以在家里收拾了点衣服就出发了。”

“早上还被别人感动着,没想到晚上就成了故事里的人。”踏上前往武汉的航班之前,唐晓蒙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道,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大量有关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见于电视、网络和手机,如果说没有害怕,那一定是在自欺欺人,“在前往武汉的飞行过程中,其实是有点害怕的,自己也一直在做心理建设和铺垫。”

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前往驻地的路上,没有车,没有人,马路两边光秃秃的树木更让这座寂静的城市平添了一丝荒凉的气息,但对于唐晓蒙来说,从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开始,这种恐惧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于工作的紧迫感,“我们从落地就开始投入工作了,拍摄医务人员在机场集合、搬运医疗物资等一些镜头,回到驻地之后再剪片子,一直到次日早上6点才睡。”

短暂的两个小时之后,唐晓蒙就醒了,他需要和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一起前往武汉疫情的“暴风眼”——武汉金银潭医院,“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拍摄张定宇院长跟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介绍医院的救治情况,当时他们已经支撑这个局面将近30天了,武汉的疫情确实比较严重。”因为医疗物资紧缺,唐晓蒙最初只是在隔离病房外记录医务人员工作的辛苦和不易,直到1月28日,他在院感科老师的帮助下穿上了一整套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拍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闷。”

为了方便在隔离病房进行拍摄,唐晓蒙在武汉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圆寸。因为隔离病房内的区域限制,他并不能携带三脚架进行拍摄,为了稳定拍摄画面,他需要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尽可能地用肩膀稳定住摄像机,而护目镜时常起雾更给他的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拍摄的时候就是要屏气凝神,每次结束都是一身汗,人确实是会比较难受一些,但最重要的还是克服心理的恐惧。”

被许多医患故事触动心弦

发低烧没敢和家里说

两个月时间内,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拍摄工作的唐晓蒙,足迹遍布上海多批援鄂医疗队的驻点医院,除了武汉金银潭医院之外,武汉市第三医院、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武汉市人民医院东院、雷神山医院都有他肩扛摄像机忙碌的身影,而被外界熟知的郑军华、陈尔真、钟鸣等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和专家在武汉的抗疫故事都被他的镜头所记录下来,“医务人员其实都是非常无私的一群人,我见过家里有小孩要参加高考的,我见过家里有老婆要临产的,他们真的是英雄,对他们唯有崇敬之情。”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在唐晓蒙的采访过程中,在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工作的上海中山医院护士李静怡的一段话曾带给他很大的触动,“我记得她说有时候病人从这个医院转到另外一个医院,可能就是永别了。我觉得像医务人员生死离别可能看得比较多一些,不会像我们有这么大的感触,但没想到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眼泪情不自禁就流下来了。”

带给唐晓蒙感动的,除了医务人员之外,还有武汉这座城市的普通百姓以及在隔离病房内的新冠肺炎病人,“我记得有病人对着我的镜头竖起了大拇指,这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金银潭医院的北三病区都是危重症患者,但他这个举动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给我们给多的信心和希望去战胜这个疫情。”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唐晓蒙的工作状态从没日没夜的连轴转变成了有规律的作息,相较于初到武汉时的紧张和忙碌,他从身体和精神上都有了一定的喘息和调整,“我觉得最开心的就是拍摄病人出院的时候,一想到他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就特别开心和激动。”

在武汉工作的日子里,唐晓蒙隔三差五会和家人报个平安,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他隐瞒了自己曾经在武汉被隔离的事情,“有一天发了低烧,这个时间点比较敏感,所以就隔离了两到三天的时间,后面体温就正常了,算是虚惊一场。”在前往武汉之前,他猜想这次行程可能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直到3月22日跟随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返沪,他在武汉一线的工作时间被定格在了59天,“回到家的感觉就是很兴奋,而且武汉的情况也一天天在变好。”唐晓蒙用终身难忘来形容这两个月的经历,有过害怕,有过恐惧,在武汉重启的过程中,他自己也在磨练中成长,“我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真的特别不容易。”

最喜欢魏震 有幸记录“上港夺冠”

在结束了为期两周的隔离之后,唐晓蒙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忙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一如既往地用镜头记录上海百姓的生活琐事。除了武汉的两个月为他的拍摄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外,不得不提的还有他和上海上港之间的故事,作为2018年亲历球队夺冠现场的记录者,他的手机和电脑中至今还留存着不少当时的画面和镜头,“当时是因为在帮忙拍摄一部跟上海体育有关的纪录片,所以在现场见证了上海上港夺冠的时刻。”

时至今日,依然能从唐晓蒙的言语中感受到当时的一丝兴奋和激动,作为一名从2014年开始关注上海上港的球迷,他在2018年成为了上海体育场看台上的一分子,并且因为工作方面的关系,幸运地在内场见证了球队捧杯的历史时刻,除了形影不离的摄像机之外,他特意在那天带上了一件上港球衣,“因为自己就是上港球迷,所以在结束所有的工作之后,我很激动地去找了球员合影,签名,感觉自己当时也是特别幸运,能够有机会第一时间和他们一起庆祝这个来之不易的冠军。”

谈及上海上港这支球队,唐晓蒙颇有兴致地聊起了喜欢这支球队的初衷,“我觉得这支整个氛围拿捏得很好,球队框架基本上都是从崇明根宝基地或者幸运星一起过来的球员,整个团队气氛很棒。”和大部分上海上港球迷一样,唐晓蒙也曾经抽空前往崇明根宝基地,与喜欢的徐根宝指导来一次近距离接触,而说到最喜欢的球员,他的答案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最喜欢的球员应该是魏震,我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给他留言,希望他继续努力,继续加油。他是这批年轻球员里面我最看好的一个,包括他在2017年升入一线队的表现就很惊艳,身体条件也很不错,很适合中后卫这个位置。”

因为工作方面的关系,唐晓蒙并不能像其他球迷一样做到主场全勤,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到现场为球队加油助威,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如果没时间去现场看比赛的话,就会在电视和手机上关注一下,包括今年的亚冠资格赛也是在手机上看的。”尽管新赛季的中超联赛何时打响还是个未知数,但随着于睿、买提江、里卡多·洛佩斯等内外援的加盟,唐晓蒙对于新赛季的上海上港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希望球队能够打出自己的特色,同时在成绩上有所突破,能够在亚冠赛场上更进一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