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些坏习惯,你中招了吗?上周,“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会调查的结果被公布了出来,“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超越经常熬夜、油腻饮食、吸烟等,排在了上海这份榜单的头名位置。一方面可以看出,已有更多人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得知己知彼,来更严肃地了解一下久坐的危害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吧。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久坐标准是什么?牢记这个“1”和“8”
VS 刘欣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副会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保持坐姿多久算久坐呢?是按照每次坐的时长来算,还是按每天的总时长来算?每次站起身活动,得离开椅子多久才算打断了久坐状态呢?就跟烹饪书里总教你要加入“适量盐”、“适量糖”一样,度的问题如果把握不好,那真是很难对症下药了。
建议每次不要保持坐姿超过一个小时,每天坐着的总时长要控制在8小时以内——这是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副会长、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欣给大家带来的两个明确数字。
作为一名对上海的全民健身与市民体质做了数十年研究的“老法师”,刘欣回忆说,国内对久坐危害性关注的起点可以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而2010年的一项国内调查显示,伏案坐姿已成为很大一部分国人生活中最经常出现的动作。“久坐危害健康,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工作模式、配套服务等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想要避开由久坐所带来的健康危害,在时长上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每次不要保持坐姿超过一个小时,第二是每天坐着的总时长要控制在8小时以内。”
请千万注意哦,即便你细心地给自己开了闹铃提醒,以确保每次不会保持坐姿超过一个小时,但如果每天坐着的总时长超过了8小时(通勤路上、办公室内、用餐时、回家后等坐着的时间都得算上),也一样难逃久坐所带来的危害。所以,请一定要牢记这个“1”和“8”。
久坐的危害有哪些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久坐的危害”,你可能会被弹出来的各种介绍给吓一跳,五脏六腑、四肢躯干,牵连面太广,简直不敢直视。刘欣表示,在看待这个问题时,还是得从会造成直接影响的方面去切入,要科学对待,避免过度焦虑。
“久坐对人体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脊柱,会表现为腰痛和颈椎病;第二是心血管系统,会表现为大脑缺氧、腿麻等。”刘欣介绍道。
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脊柱的生理弯曲度是适应直立功能的结果,而久坐伏案容易造成颈椎、腰椎生理曲度变直,也就是退化性病变。刘欣说:“现在腰椎病、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提升了,这就是久坐危害的很明显体现。”
久坐与心血管系统的关联,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生动说明。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经济舱长途飞行都是一件辛苦的事,由于舱内活动空间少,人坐久了容易腿麻或者腿部浮肿,还可能有脑袋昏昏沉沉的感觉。连续数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这其实就是对平日里久坐状态的一种放大体现。刘欣说:“坐姿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自然放缓,心率降低,血液流动变慢。再加上坐姿时,你的躯干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基本都处在呈直角的折叠状态,阻碍血液循环。时间一长,大脑缺氧、注意力下降、腿麻等不适的感觉就都来了。”
职场人士比老年人差
在这次“影响市民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社会调查中,“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排在青少年榜的第五位和老年人榜的第三位,相形之下,职场人士倒是受此害最深的群体。缘何会有这样的些微之差呢?
“青少年会好动一些,这是天性。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青少年都处于在学校学习的阶段,他们会有上课铃和下课铃,他们会在课间休息时各种走动,这就是对久坐状态的一种有效打断。”刘欣表示,每次十来分钟的课间休息、学校里的体育课、好动的天性,这些都是有利于青少年避免久坐的因素。
那么,在久坐问题上,为何老年人的情况也略好于职场群体呢?对比一下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就能找到症结所在了。当你可以通过外卖、网购、电子支付等方式,足不出户地完成购物、买菜、吃饭、缴纳生活费等一系列生活必须环节时,除了上班,好像真没多少事是能把你从椅子上逼起来了。反观老年群体,一方面他们对提供生活便利的那些软件掌握度不高,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更喜欢眼见为实的现场消费方式,所以他们出门走动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打破久坐的入门级推荐:
●喝水少也是常见的不良习惯之一,多给自己安排一些“喝水休息”吧。如果觉得总也记不住,也可以开闹铃提醒自己。
●如果你是开车通勤,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车停在距离工作地点稍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增加日常步行机会。如果你是搭公交上下班,则可采用少乘一站路的方式,来增加步行机会。
●上下楼时,可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走楼梯少搭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