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阳
就在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其中分析认为,中国足协目前面临的“内忧外患”显而易见,2021年的压力只会更大。决定2021年中国足球能否交出合格答卷的最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40强赛,以及12强赛中的表现。中国足球所有相关因素都依附于国家队成绩存在,已经一年没有打过正式比赛的国足得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文章里最后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为实现“打进世界杯”的美好愿望,中国足球又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候了。
“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我们是比较熟悉的。过去一年的中国足球,用两句话概括就是,俱乐部在赌外援,国家队在赌归化球员。如果再回到以前,俱乐部可能在赌联赛,而对国家队,中国足协历任的领导赌的都是能不能进世界杯。
问题是中国足球的不惜一切代价,到底什么是代价?可能看上去好像是归化外援用的钱,但是你也可以理解为,又一次宝贵的时间成本被浪费了。
其实足球打基础这些事情,只要你踏踏实实的,按照足球规律去做,10年就能有结果。而我们呢,可能总是被世预赛这样的比赛牵着鼻子走。
2019年韩国队已经进到世青赛的决赛,再看一下日韩两国国家队里有多少球员在欧洲。可以对比一下,2016年我们世预赛里碰到韩国队时孙兴慜的能力状态和今天他的能力状态。
中国足球特别是中国足球主管部门的KPI评估标准,看来是不是需要有个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