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体育配送让孩子在社区动起来 奖项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学习
第A14版:青少年体育 2021-09-06
市体校校友捐赠设立“华瑜奖”

奖项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学习

李一平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向王仁华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本报记者 李一平 摄

本报记者 李一平

9月1日上午,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华瑜奖”捐赠签约仪式在学校教学楼举行。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为捐赠者王仁华颁发证书,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三方进行了捐赠签约仪式。

“我很感谢大家,让我今天有机会能为母校做一些事情。在我走上社会后,在工作中、生活中,在市体校的这段学习训练的经历都带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启示,帮助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仪式上,捐赠者王仁华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一个体育少年成长为中国科学事业尖兵的故事,表达了对母校最真诚的感恩,并祝愿母校新一代体育少年心怀梦想,勇攀高峰。

作为中国科技大学知名教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王仁华的另一重身份或许不那么为人所知:他曾是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959年创建时首届足球班的学生。六十年前,这位科学家正是在这里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了解,王仁华教授当时的学号为001号。他高中毕业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曾是上海大学生足球队队长,在全国大学生足球比赛中多次荣获冠军。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技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和主持过相关领域多项国家高科技重点研究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令人骄傲的是,在中美角力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尖端领域,他率领的团队经历了由初始时严重落后,到漫长的执着追赶,并最终迎头赶上,书写了中国科学家牢记初心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的动人篇章。

当王仁华教授在科研领域创造辉煌成绩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年轻时在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度过的短暂而快乐的体育人生,更是把曾在学校足球队踢前锋的经历融入到自己日后的生活中,不断“进球”取得胜利!他坦言:“体育给了我快乐和强健的体魄,也使我在科研教学领域更加有专注力。体育培养了我的意志品质,使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有勇往直前的定力。”

“华瑜奖”的设立旨在支持市体校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由王仁华和夫人夏德瑜教授,通过市体育发展基金会,向市体校定向捐赠100万元,以奖励学校运动成绩突出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华瑜奖”共设运动员优秀成绩奖、教练员优秀成绩奖和青运会特别奖三个奖项。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将成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凡符合评审条件的市体校在籍在训运动员和在编在岗教练员均有机会申请,申报时间一般于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评审时间为每年寒假前。

“感谢王教授对市体校的孩子们的激励,为努力学习、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多帮助。但在这个奖项背后,王教授和夏教授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学习。”宋慧表示,王仁华和夏德瑜教授伉俪都是体育人出身,不仅各自在足球和田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将体育精神继续发扬到工作、生活中去。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留学生,王仁华教授牢记祖国的培养,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科技的建设中,这种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市体校“拼搏超越,爱国争光”的校训,也是所有市体校学生的楷模。

最后,宋慧在校训原有八个字的基础上,融入了华、瑜二字,以“青春韶华,拼搏超越,握瑜怀玉,爱国争光”16个字勉励市体校全体师生员工向王仁华和夏德瑜教授学习,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明天和上海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市体校和市体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在捐赠签约仪式之后,王仁华还将自己珍藏的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959年001号学生证捐赠给了上海体育博物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