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一平
北京冬奥会北欧两项9日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决出首枚金牌,在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赛中,德国名将文岑茨·盖格尔上演逆袭好戏并最终夺冠,迎来冬奥首秀的中国小将赵嘉文顺利完赛,排名第43位,他也是中国首位参加冬奥会北欧两项的运动员。
在开幕式上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而备受关注的中国选手赵嘉文当日表现可圈可点,作为首位征战该项目的中国选手,21岁的他先是在跳台阶段跳出81米,以59分排名第42位,而后又在越野滑雪中以33分29秒8顺利完赛,最终位列第43位,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突破。
本届冬奥会,赵嘉文有两个特殊的身份,一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二是中国冬奥北欧两项第一人。
2月4日晚,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小将赵嘉文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与中国女子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一起将最后一棒火炬嵌入大雪花形状的主火炬台中。2月9日,他作为中国运动员,出现在北欧两项的赛场。
这两个特殊身份,也见证着两个历史时刻:一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北京成为历史首个“双奥之城”;二是中国军团,首次填补了冬奥会北欧两项的参赛空白。
赵嘉文能够成为“第一人”绝非偶然。2001年出生的赵嘉文12岁起接受越野滑雪训练,之后跨界跨项来到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由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两个项目组成,跳台滑雪考验选手的协调性、爆发力,越野滑雪则考验选手的耐力,还要求选手身体具备一定强度。如何成为全能选手,是每名北欧两项运动员都要攻克的难题。在接触北欧两项之前,赵嘉文尽管具备越野滑雪的经验,但对跳台滑雪非常陌生。刚开始参训时,他连整套的跳台滑雪装备都没有。没有跳台板、跳台鞋,他就穿着高山鞋、高山板去训练。
心理上的考验就更加严峻了,跳台运动员起跳后要在高空飞行100多米,堪称“勇敢者的游戏”。普通人仅仅走到高台上都会双腿发软。赵嘉文回忆起这段克服恐惧的阶段,他说那时自己想跳,但到了起跳点的位置,身体就是动不了。“这不是靠身体素质或者力量就能弥补的,只能自己克服心理障碍,一点点来。”赵嘉文说。
从2016年开始练北欧两项,6年内他没回过家;因为项目的艰难,身边队友从最初的20人减缩到仅剩5个人。凭着一股与自己死磕到底的劲头,赵嘉文坚持了下来。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冬奥会冲刺时,意外发生了。一次训练中,赵嘉文受伤了。在休息的8个月里,腿完全不能动,他觉得自己可能没机会参加冬奥会了,心情低落时,他甚至想过放弃。
经历过伤病,回归后的赵嘉文心态更沉稳,对自己的训练要求也更严苛。他始终向着一个目标前进:参加冬奥会。2021年11月26日,赵嘉文在俄罗斯下塔吉尔举行的洲际杯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越野滑雪项目比赛中获得了第22名,锁定了一个冬奥会席位,中国北欧两项运动员首次踏上奥运赛场。
从1980年中国选手首次参加冬奥会,到1992年叶乔波首次夺得冬奥会奖牌,再到200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夺金,中国运动员正刷新和改写着自己冬奥会的历史。赵嘉文出现在北欧两项舞台,为中国选手展开了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