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季奥运会紧接着到了冬奥会,媒体舆论和民间声音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唯金牌论”在迅速降温,从媒体到大众都开始关注金牌之外的热点,由此奥运会对于大众的价值也比以往有了更大的延展性。“唯金牌论”开始下架,背后其实是国人的自信,这番自信也让奥运带给我们更多享受。
首先,当竞技变得更加纯粹,欣赏也更加纯粹。从最近一两届奥运会开始,民众对于中国军团的成绩固然关心,但已经不是那么地“金金”计较。对于全球第二经济体,奥运成绩已经不再是国家展示硬核实力的仅有窗口。开幕式从2008年的“大场面”到2022年重在“巧创意”,也反映了两个历史时期的心态。更从容更平和,让民众更多地从紧盯金牌项目的结果到欣赏以及津津乐道于夺金的过程,乃至更多开始关注非夺金项目的萌芽状态。当体育竞技场还原为舞台,观众们也能更有效地欣赏竞技——包括自己的选手以及全球优秀的选手表现,这是一种成熟的心态。
其次,更多体育迷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让他们理解“参与和过程”本身就是极大的成功。当南方人开始相约滑雪,意味着冬奥项目在这个国度真正过渡到“Game”的“游戏”释义。“游戏者”越多,对于“竞技”就能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了解其中的1秒、1度、1米突破背后的艰难。这对于欣赏最高水平的竞技项目是一种升华,同时也怀有了更多的包容,这是一种理性的心态。
最后,国人对于体育精神有着更深的理解。每一个项目的“历史性突破”、武大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速滑战术、脚踝骨折的高宏博那“我来、我见、我行”的灿烂微笑、马耳他“豆包女孩”的故事……在本届冬奥会上,这些都是不亚于金牌的存在,诸多年轻人都直呼“破防了”。
我们发现,奖牌榜固然还是以金牌为先的姿态放在那里,但那些体现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故事却在当下这个快阅读时代成为奥运会有营养的内容,成为流量担当。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
讲真,奥运会这个大派对本就“不止于金牌”。奥运会没变但中国变了,国力强盛、文化自信的中国大众开始多角度去享受奥运会的正能量,应该说——“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