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胡歌眼中的互联网 拿什么保护“世界的未来”?
第4版:要闻 2019-10-21

拿什么保护“世界的未来”?

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聚焦“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特派记者王凯摄

特派记者毛丽君

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达1.69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3.7%。报告指出,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15.6%的未成年人曾遭遇网络暴力,常见情况有网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网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等。

他们是在互联网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被称作“互联网原住民”,他们也是“世界的未来”。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嗅觉比任何群体都要灵敏,同时也意味着更容易沉溺于网络。

未成年人的世界观正在形成,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很容易成为网络有害信息的侵袭对象。如何营造风清气朗、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互联网环境?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昨天首次设立“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论坛”,共同探寻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以父之名

企业呵护网络生态

今年是世界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5周年。25年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不少企业的负责人也和企业一同成长,迈入“为人父母”的门槛。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成长,让他们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话题有了不一样的领悟。

互联网企业在绿色网络空间打造上,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流量和底线面前,到底该做怎样的抉择?

“今年5月份,我儿子给我写了一封信。他说,听妈妈说,知乎是在我出生那年正式上线的,所以它也像爸爸的另一个孩子。”孩子信里的一句话,让知乎创始人、CEO周源更加坚定呵护网络生态的决心,就如同呵护自己成长中的孩子,“25岁的互联网行业已经从青春期进入成年期,只做对的事情,已经远远不够。当流量之争变成质量之争,优质内容和优良的生态是一家企业是否能走得更远的核心和关键。”

余建军是另一个在大会上吐露“一个父亲心声”的企业家。身为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他认真地研究分析了女儿的上网行为和需求,以了解如何更好地服务1.2亿名未成年用户。喜马拉雅在技术手段和内容分级管理上都做了尝试,除了启用未成年保护模式,也致力于向未成年人传播更多优质、正向的内容。

相对于两位父亲的感性,盘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田宁的建议十分直接。对于网络上有不良影响的内容,他直言互联网企业应该继续加大自查力度,主动去除。同时,他建议真正实现青少年上网实名制。“技术上很容易,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的好处,便于企业更加精准地、限时限段提供相应内容。“第三个建议,应该做出好内容。未成年人看不到好东西、看不到喜欢的,自然会去推荐的地方找。所以我建议领军企业、互联网企业、文艺巨头,去做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动漫视频游戏。”简单明了的三点建议赢得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他山之石

培养学生网络素养

新加坡,被评为全球“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教育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也不例外。

“在新加坡,教育和安全相关的法律系统比较健全,其中包括对犯罪的惩罚。”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蔡奕渔搬出了“鞭刑”,基于严厉惩罚的自律,让孩子有意识地去规避一些行为,在面对网络风险时可以更主动、更自主地作出选择。

有选择的能力非常关键。蔡奕渔介绍,在新加波小学6年的教学环节里,会专门设计14节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尊重和负责。学校会为学生“赋能”,教他们如何去判断、识别网络不良信息,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负责;中学的课程则有专门的8节课设置,提出“网络公民”的概念,不仅告诉学生该有的行为准则,而且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

这就是贯穿于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而这一实践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的设想不谋而合:“要将网络素养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以专项经费的形式支持中小学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开发关于网络素养教育的教材体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网络、学习网络、掌握网络。”

可喜的是,这样的设想在国内已有践行。广东省网信办主任黄斌透露,对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和上网行为规范,广东做了一些探索,推动相关课程课堂,从小规范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举办儿童互联网大会,让孩子从小就有做网络主人的意识。

同时,黄斌特别强调了在网络素养提升上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家长和整个社会的网络素养都要抓”,以身作则。

有法可依

加快网络保护立法

谈保护、谈治理,有法可依才是硬道理。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已初成体系,并在不断加速完善过程中。

为什么不断加速?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认为,这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小孩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终端,这两年来,未成年人不当使用互联网、过度沉迷互联网、养成不良上网习惯等社会问题加剧。”在他看来,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改变是最彻底的,在获得巨大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也需要从各个方面补上短板。

据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紧锣密鼓修订中,本月末将提交审议,其中网络保护的内容在这两部法律修订中得到了专门专章的体现。此外,《网络安全法》第13条也针对未成年人保护作出相应规定;在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层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具备出台条件。

王四新说,随着5G时代到来,互联网内容的生态、生产方式将面临再造升级,“这个时候加快立法,也是为下一步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准备更好的方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看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方案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加速,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体系将为其他国家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提供良好示范。”

(本报乌镇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