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11月9日,洋山港物流园、东海大桥、洋山一期码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G+自动驾驶重卡商业化落地;11月8日,S3-周邓公路拓宽改建工程主体道路建设竣工通车,“烦心路”成了“顺心路”,打通通往临港的“头号”堵点;11月7日,《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发布,明年1月1日起,境外仲裁机构可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
即使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得最如火如荼的时刻,上海奋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脚步没有丝毫停滞。
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这是总书记在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交给上海的三项重大任务。一年来,这三项重大任务全都进入“施工期”,实现良好开局,得到充分肯定。但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何况作为影响深远的战略目标和使命,推进刚刚一年的三项重大任务,还只是开了个局。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党中央交付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落实。“落实”二字,是提醒,也是鞭策。中央勾勒“大写意”,起笔波澜壮阔。上海细绘“工笔画”,要落笔精雕细琢,质感精谨细腻。
习总书记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
这“五个重要”,把脉点穴,无疑是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创新突破的指导和方向。唯有实现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等方面更大的自由度、开放度,加大开放型风险压力测试和差别化探索力度,才能更好地集聚海内外人才、更好地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更好地帮助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探索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和世界级产业集群,最终实现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
对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习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可以说是点出了任务核心。科创板不是“拉到篮子里都是菜”,唯有“硬核”企业不断脱颖而出,科创板的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才能有显示度,才能真正为实现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质量”,可以说是落实这一重大任务的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篇大文章,如何着笔还需要细思量。“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这是总书记“画的重点”。当前,上海等三省一市心领神会,围绕“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率先探索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这两项最重要的任务,携手共建长三角国际贸易龙头区、协同创新核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江南文化示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五个新区”,可以说是踩在了“节奏”上。但要真正写出“好文章”,还有大量瓶颈需要突破,大量纷繁复杂的细化任务需要完成。
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是上海使命,更是国家战略。其核心仍是制度创新,是“无中生有”。习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上海提出了“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的最新要求,“奇迹”二字意味深长,意味着上海不仅仅要将自己擅长的、熟悉的事做到最好,还要在更大程度上试人所未试、为人所未能为,交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