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上海已完成112块毛地处置 居民告别老房 静安挥别“毛地”
第4版:要闻 2019-12-16
1000多户本月搬离二级旧里将在新家欢度新年

居民告别老房 静安挥别“毛地”

天通庵路上一些即将搬走的居民将家中老物件摆在路上售卖

九十一岁的老人黄正英和老伴今天就要搬离住了六十三年的狭小老房子,说到新家,老两口都十分开心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周馨

本报记者 杨玉红 裘颖琼

在西藏北路、中华新路的交汇处,便是静安区最后一幅“毛地”——宝山路街道257街坊,有权证数1528证、1849户居民,曾因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而搁置16年。近日,记者走进宝山路街道257街坊,很多居民家的大门已被“铁将军”把守,门前也空空如也,只留下水斗、雨篷被拆卸后留下的印迹。

“今天又有十多户搬走了。”“我们地块二轮征询获得高比例!”“早点收拾好家什,纸箱不够用还可以申请的”……走在弄堂里,居民们笑眯眯,一边热情地打招呼,一边友善地相互叮嘱。本月,宝山路街道257街坊1000多户居民将相继搬离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在新家欢度新年。

1 耄耋老人喜搬新房

“1956年,我们买下这套私房,入住第二年便生下儿子高月星。”居住在天通庵路50号的居民高相如已92岁,老伴黄正英91岁。尽管年岁已高,他们身体却非常硬朗,可以自己做饭,天气好的时候,还常常坐在弄堂口和邻居“嘎三胡”。

高月星一家三口和父母居住的私房有三层,一楼地势低、经常被水淹,二三楼各有一间14平方米卧室。一轮意愿征询后,高月星主动和4位兄弟姐妹商量房屋征收款的安排。没想到,他们都表示,高月星照顾父母这么多年,理应用征收款改善高月星和父母的居住条件。“其实,我兄弟姐妹家庭条件也一般,他们不计较,只想让父母住进更舒适的房屋。”高月星内心非常感激,经过一番考察,最终选定了临汾路康悦亚洲花园一套三室两厅两卫的次新房,并在11月底带着父母去看了看。

“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我们90多岁的老人也能住进新楼房。”提起那次看房经历,黄正英难抑内心喜悦:“新房子好呀,煞煞清(意为非常干净),赤刮里亮(意为非常敞亮)。儿子已经签好合同了,很快就能搬进去。”此时,高月星赶紧提醒道:“老娘,搬进新房,走路一定要慢一些,木地板比现在的水泥地面滑!”

“我们一家五口的物品,基本整理好了,装了15个纸箱,随时可以搬家。”高月星笑道,这几天,他还在帮居委会做搬家前的宣传工作,并提醒即将搬家的居民结清水电煤费用。

2 最后一岗不能松懈

敲了敲天通庵路14号一间半掩的门,居民胡菊敏正在家里整理支部34名党员的《党员民主评议情况表》。因为乐于助人、善于调解邻里矛盾,胡菊敏被社区党员选举为邮电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要搬家了,最后一岗不能松懈。12月11日,我们支部组织党员过了一次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动记录册已经填写好了,这两天忙着填写支部每位党员的‘综合评定’。”

“我们地块以高比例通过一轮意愿征询后,儿子立即在附近租了一套房,希望我们早点收拾、早点搬家。”胡菊敏指着空空的桌面说道,大多数生活用品已“蚂蚁搬家”式地搬走了,但老两口还是想在老房里多住几天,一边处理屋内的老家具、旧电器,一边照应楼内的老年人。

老两口用电器非常爱惜,只有37℃以上的大热天才开启空调,每周都会清洁冰箱内外……要搬进新家了,胡菊敏和老伴想带走旧家电,却遭到儿子的反对——这些旧电器都已超年限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最终,胡菊敏和老伴妥协了。

旧家电扔掉就算了,老家具带不走让胡菊敏“肉痛”了好久。屋内的床、五斗橱虽然式样老旧,却是老两口结婚时特意请老师傅用好木材定做的,当时来参观过的邻居、同事都羡慕不已。1987年,他们还专门为上小学的儿子定制了一套最时髦的木质书桌床,底层是书桌和书柜,二层是床。挤在一间房的一家三口就在室内拉了一根钢丝,串上铁圈和木夹,挂上一块淡绿色的窗帘布,巧妙地将一间屋隔成两间,靠近窗户半间屋是儿子的小天地,另半间是胡菊敏夫妇的卧室。“这块窗帘布也用了32年,布面早已褪色、泛白,跟我们一样,站好最后一班岗,不久也要‘退休’啦!”胡菊敏笑道。

3 期待新居亦有不舍

这几天,同样隶属257街坊的静安区止园路184弄居民桂小曼正在打包收拾,便于携带的生活物品放进了大纸箱,一些不要的物品则扔进了黑色塑料袋。当他整理到一条白布时,随手扔进了黑色塑料袋。

他笑道:“几年前,儿子结婚后住进阁楼,他和老伴、老母亲挤在15平方米房屋里。一张大床、橱柜、衣柜、餐桌已经挤满了屋子,遇到来串门的邻居,只能请他们坐到床上。”桂小曼笑道,这时爱干净的老伴都会拿来这块白布,铺在床沿上,供客人就座,使用“床边布”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退休在家的桂小曼承担小区多个志愿者岗位,每天都要去居委会报到,因此获得消息也比其他居民灵通一些。看到自家所在的地块二轮征询获得高比例,桂小曼心里乐开了花,一家五口人已经开了几次家庭会议:桂小曼想着孙子要读小学了,希望能在一所公办小学附近买房子,方便孩子上下学;桂小曼的儿子则想着重病卧床的奶奶,建议买在宝山区通河新村附近,因为那里医院、学校等配套齐全,又能靠近他小姨妈家,方便亲戚走动……

老房有喜,有居民“恋恋不舍”,也有居民期待它的“新生”。“以后肯定要回来看看这里变成什么样。”桂小曼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