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静心读书 神兵天降佑我武汉(炫彩画) 单身 乒乓声中半世纪 有一种怀旧叫挂历 热干面与豆皮
第14版:夜光杯 2020-02-14

乒乓声中半世纪

王妙瑞爱打乒乓球有50多年了。小时候在弄堂里,就靠“两块板”:洗衣板一搭变球台,光板一块声音特别响,因为没钱买不起海绵。上小学时,旁边有个东余杭路小菜场,下午收摊以后就在摊头上打乒乓。上世纪60年代读中学,水平太差进不了校队,在教室的课桌上和同学一起练球。飞虹路上的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离家不远,吃好晚饭,在俱乐部大门口等候,学生没有会员证,看到大人就喊爷叔,请求带进去,上海爷叔拒绝的极少。俱乐部乒乓台太少,几十个人排队打球,只好采取一球制,上场谁输一只球就下来,我还乐此不疲。18岁那年当兵去了部队,军营里农村兵多,会打乒乓球的人少,我竟然成了主力队员,还带队代表全团到四川江津师部参加比赛,拿了名次回来,每人奖励了一斤白砂糖。

1978年底从部队回到上海工作以后,我业余打球没有停止过。那一年,在普陀的谈家渡路大浴场打球,认识了球迷黄移山,成为好朋友。他告诉我,谢晋住过的武宁新村有个地下室,征得居委同意可辟为乒乓室,但要我们自己整理干净。我去看了一下,天哪,淤泥和垃圾堆满了两房间,要清除干净谈何容易。因为爱打球,6个球友每人出了1000元,请了几个农民工帮忙打扫,我们也动手协助,半个月后地下室焕然一新,买来了新球台,有了自己打球的活动场所。不久,人防办得知,出示了有关规定,不能打球,我们只好伤心退出。

天无绝人之路。10年前,黄移山又传来一个好消息,说他们周家桥街道准备成立一个友联乒乓球俱乐部,并得到娄山中学的校领导积极支持,愿意将学校的资源与社区共享,打球的场地安排在学校地下室。听到地下室,我有点怕了。老黄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地下室,不信你去看看。我就去看了,真的眼前一亮:几百平方米的地下室铺满了新地板,20来张全新的红双喜国际比赛球台摆放得整整齐齐,是社区民营企业家资助的,还有崭新的立式空调,免费提供纯净水。正在打球的街道严书记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首长,他非常爽快答应了我加入俱乐部的要求。后来报名的老年人很快由40多人增加到150余人。每个星期的双休日上午,我骑车20分钟便到。我常和退休的萌芽杂志副总编傅星一起切磋球技。零距离向获得新民晚报红双喜杯冠军的球友老周求教。想见国球世界冠军也不是什么难事。从上海出去的老一代乒乓国手,一拨又一拨地云集此地,真是撞大运啦!郑敏之、余贻泽、张颖、丁松等世界冠军先后来现场表演和指导练球,余贻泽还开了乒乓讲座,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给大家。他特别提到郗恩庭在床单上苦练发球的故事,大家听了很感佩,为国争光的乒乓精神是振兴中华精神的体育先声。前些年,定居欧洲的倪夏莲参加国际比赛,顺道来上海,特意到娄山中学地下室观看老人练球,很是赞赏。望着50岁出头的她,我说想和你打几个球?倪夏莲笑答,好的。跟当年的乒坛怪拍国手过招,这个机会难得也难忘。

上海电台联系周家桥街道,要做一档全民健身节目,我被推荐去直播,那天清晨6点,我和播音员的一问一答,随电波传入千家万户。朋友说我的中气很足。其实我已经开过两次刀了,多亏半个世纪来,在乒乓声中坚持锻炼,终有收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