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首例殴打防疫志愿者案上午“云审判” 跟拍 疫情下快递小哥“在路上”
第5版:要闻 2020-02-18

跟拍 疫情下快递小哥“在路上”

他们穿梭在居民区商务楼餐饮店商场 解决我们的生活难题

疫情之下的上海,那些在路上的人每天都很暖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手机扫一扫看精彩视频

本报记者 董怡虹 徐鸣慧 萧君玮 戴天骄

每天从早到晚走街串巷,快递小哥、外卖小哥、送菜小哥也许是疫情下最“不老实”的一群人。他们的行动轨迹串起了居民区、商务楼、餐饮店、商场,解决了很多“闷”在家中的人最基本的生活难题。

我们找了三位小哥,于12日、13日、14日跟着他们送了一整天的东西。他们说,忙或闲,都是一时的,疫情终会有结束的那天。

“用户一次买五袋米,也太多了!”

张永明28岁

河南信阳人 叮咚送菜员

浦东新区金杨路站点

订单真正爆发是在春节,大年夜还挺正常,初一突然翻番了。以前一天撑死100单,现在我20天送了4000多单,中午下单要晚上才能拿到,最晚干到凌晨一点。相比以前迟几分钟就可能被投诉,目前我一个投诉都没有。绝大多数用户都很理解。

2月14日那天有一单到羽山路一个小区,碰巧之前送过,电话那头的姑娘一听又是我,连说了五遍“辛苦了”!像她这样的人很多,谢谢你们的体谅。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单买了5袋大米、食用油、蔬菜还有盐,装了10来包,电瓶车后备箱装满,前面放满,左右挂满,为了这一单专门跑了一趟!

我想说,站点仓库里每天货也很足,我和同事天天在送,不用慌!我们一起挺过去!

“挺羡慕那些送菜的,但我也没想过‘叛变’”

黄绪国38岁

山东聊城人 饿了么外卖员

嘉定区丰庄路站点

今年春节特意没回家,因为平台春节上班有奖励,没想到疫情来了,饭店关门,我们也跟着没生意了。

送了3年外卖,头一回这么“惨”。一个站点平时40个人,现在才20个人,其他的要么没出来,要么在隔离观察。生意淡到啥样?今天到12点半为止才送了5单,我可是站点里的“单王”,以前每天至少120单。

我这片有些小区没有“无接触式”配送条件,就是没有指定的放餐地点。怎么办?打电话让顾客下来取,隔着小区大门递过去。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吧!饭店饭菜炒起来,我们才能好起来。挺羡慕那些送菜的,平时他们单量干不过我们,现在火了,但我也没想过“叛变”,毕竟每天也有人就“指望”着我接单呢。前两天还有用户给我发消息说“在一线辛苦了”。很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挺重要的嘛。

公司怕我们没了积极性,规定每天在线接单5小时,我肯定要做到,我是这么想的:我5小时,同事5小时,加起来,那大家任何时候都能叫到外卖,不会饿肚子了。

撑过去就好了!还是想亲手把外卖交到每个点餐的人手里,那样才踏实!

“最大的愿望是和女朋友看场电影”

王焱俊26岁

杭州桐庐人 申通快递员

闵行区龙吴路站点

送了6年快递了,原本打算初五回来开工,电视里说疫情严重,初八才敢回上海。隔离期过了回到站点,发现没啥快递要送嘛!

现在,园区的门卫不收件,村口的联防队也不收,只有等人来取。刚才还有个顺丰小哥,跟我抱怨等了半小时了。怎么说呢?特殊时期,我们应该配合。

活少了人也无聊了,会想女朋友。今年春节只见了一面,还戴着口罩。所以疫情过去,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女朋友一起看场电影。

其实对于快递来说,无非就是运输东西,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我相信汽配城迟早要开的,物流园大卡车总会进进出出的,村里那些铁丝网总归要拆的,我相信很快就会好的。

记者手记

道路就是生活

一夜之间,上海喧嚣的街头回归安静与平和;蓬勃的生命力化为坚守与忍耐。“空城”背后是市民抗疫的自觉,是上下一致的决心,是万众齐心的态度。

千万人能够安心宅家,离不开这些穿梭在路上的身影,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场“战役”。

无论是快递员、外卖员、送菜员,还是每个处在这非常时期的普通人,都如《在路上》所写的那样: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过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