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6日 星期日
海外游子心系中国扶贫 牵头创立基金会
第21版:新民海外 2020-03-16

海外游子心系中国扶贫 牵头创立基金会

何晓耀

何晓耀(前排左六)与合作伙伴们在慈善晚宴上合影

何晓耀(右)组织慈善晚宴向云南孤寡老人捐款

何晓耀与家人

文/姚伟 蔡玲玲

华人之星

人物名片

何晓耀

中国侨联海外委员

浙江省侨联海外委员

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创会会长

比利时王府餐饮集团董事长

比利时旺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场里端坐着35名应邀列席会议的海外华侨华人代表,旅居比利时的何晓耀,时任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会长,正是其中的一员。时至今日,谈起在人民大会堂那庄严的一幕,何晓耀依然动情,为这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深感自豪。

在比利时华人社区,何晓耀因不遗余力带领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助力中国扶贫事业而为人所熟知。在他担任会长的8年时间里,基金会向中国贫困地区捐款近30万欧元(按当时汇率,约260万元人民币)。

1 辗转迷茫,决定远赴欧洲

出生在浙江瑞安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何晓耀,当过兵、教过书、做过生意,20世纪80年代,在舅舅的帮助下,他只身踏上了前往荷兰的国际航班。那一年,他25岁。

父亲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何晓耀在兄妹五人中排行老四,是家里唯一读书读到初中的,他笑称自己是“家里的文化人”。

1974年,何晓耀报名参军。3年在吉林,3年在黑龙江。顶着北方冬天零下几十摄氏度的气温在室外修筑铁路,让这个江南小伙子吃尽了苦头,却也历练出顽强不屈、积极向上、坚毅执着的品质。

1980年,何晓耀结束了军旅生涯,回到家乡。正好父亲退休,何晓耀便接替了父亲教书的工作。每月20多元的工资,全部交给家里用于生活开销。

那些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打动了这个乡下的年轻人。何晓耀决意投身商海。1981年,何晓耀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凑了点钱,来到瑞安县城,做起了小本生意。“卖过纺织布,卖过木头,但最后总是赚不了钱。”何晓耀说。在不停的辗转和对未来的迷茫中,25岁的何晓耀萌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出国。当时,何晓耀的舅舅正在荷兰开餐馆。朋友们跟他说,“国外的钱要好赚些,但也很吃苦。”何晓耀心想,吃苦算得了什么,小时候一双鞋子穿一年的苦都过了,6年当兵的日子也都过了。

在舅舅的帮助下,何晓耀很快办理了出国手续。1984年,他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无限憧憬,独身踏上了开往荷兰的国际航班。

2 洗碗做起,开创品牌酒店

跟很多刚出国的人一样,何晓耀的第一份工作,先从洗碗开始。何晓耀在厨房里帮忙洗菜、洗盘子、打扫卫生,每天工作11个小时。

第一个月的工资是700荷兰盾(1荷兰盾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元多)。老板见他手脚利落,干活勤快,每个月都给他涨工资。

到了第9个年头,何晓耀完成了从打工仔到餐馆老板的角色转变。1993年,在荷兰偏北部的一座城市,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馆。规模不算大,只有七八十个座位,五六个员工。在夫妻二人的努力经营下,餐馆的生意逐步稳定下来,在当地小有名气。

不久,何晓耀移师比利时的西北部、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布鲁日。在这里,文艺复兴时期的哥德式建筑林立,何晓耀的中式古典风格王府大酒店独树一帜,它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一座地标式建筑,从2006年底正式开业至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人气。

何晓耀专门聘请苏州的一位园林建筑大师为王府大酒店做设计,餐厅风格和内部装修都仿造中国古代的王府风格。何晓耀告诉笔者,酒店所用的主要材料都是来自中国——木雕来自浙江东阳,琉璃瓦片来自江苏宜兴。

说起从荷兰转战比利时的原因,何晓耀道,比利时的中餐馆密度比荷兰小,而且当地人非常热爱美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当时,一种新型的中餐模式“WOK”在欧洲各国兴起。“WOK”是荷兰文“炒锅”的意思。这种模式介于传统中餐和自助餐之间,即餐馆为客人准备好食材,包括海鲜、肉类、蔬菜等,由客人自己搭配食材,然后交给厨师炒。何晓耀凭借多年的餐饮经验,断定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于是,王府大酒店就采用了这种很受西方人欢迎的经营模式。2008年,他又开了一家皇宫大酒店,规模与王府大酒店差不多,约400个座位。

同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的餐饮业普遍受到影响。不过,何晓耀的两家酒店生意依然红火。何晓耀说:“我是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有没有经济危机,我对餐馆的菜品和员工的服务质量都要求极高。经济危机来了,只能去挖掘自身的潜力,增加花色品种,提高服务质量,以此吸引客人。”

3 乐善好施,倾心扶贫事业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何晓耀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09年4月,由他牵头与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华侨华人共同成立了以扶助中国贫困地区为宗旨的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他被推选为基金会首任会长。成立仪式上,基金会向中国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贫困学生捐款28000欧元。

谈到成立扶贫基金会的初衷,何晓耀说:“我出生在瑞安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里,从小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现在的事业稳定了,总是希望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个人力量有限,所以我们在欧洲多个国家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成立以来,已经吸纳会员100多人,举办了35次慈善晚宴和3次大型慈善义拍晚宴,先后捐助过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金平县和麻栗坡县的贫困学生和200名孤寡老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云南金平县集贸市场饮水工程项目、山东德州市陵县(现陵城区)滋镇北宋社区老年公寓扶贫项目、浙江丽水修建农村公路、浙江瑞安“侨力助村”项目的乡村小学等,都有他们的爱心参与,累积捐赠达35万欧元。

2017年10月,何晓耀卸下会长重担,担任基金会永久名誉会长。第三届会长卢益胜在换届典礼上,授予何晓耀“欧洲华商扶贫基金会杰出贡献奖章”。所有的会员都说,这是对何晓耀扶贫信念最中肯的肯定。

“基金会每年都会举办几场慈善晚宴。”何晓耀说,慈善晚宴是一种很好的募捐方式,由扶贫基金会理事轮流做东,邀请全体理事参与,受邀者主动捐款,累积扶贫基金。“每次活动,无需动员,大家都自觉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有的要驱车来回400多公里,让人非常感动。”

在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几次大型慈善义拍晚宴上,何晓耀捐出的拍品——拉菲红酒和古董艺术品,总能掀起拍卖会的气氛。何晓耀的朋友,都知道他的两大业余爱好——红酒和收藏。何晓耀性格温厚,慷慨大方,爱朋友,天生热心肠,朋友们常常到他家聚在一起喝酒。

基金会扶贫济困的爱心善举,受到欧洲华侨华人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高度赞扬,何晓耀及基金会主要成员曾多次接受到访比利时的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被聘为中国侨联、浙江省侨联的海外委员。除了2014年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外,何晓耀还曾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第五届世界华侨华人大会等重要活动。他倾心扶贫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旅居国外36载,何晓耀始终情牵故土,心系扶贫,一颗赤子之心从无改变。谈到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何晓耀说,习近平主席心中始终牵挂着扶贫事业,我们海外侨胞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微薄力量,助力打赢这场攻坚战。何晓耀说:“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善德带来的幸福感要远远大于财富所带来的幸福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