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随申码企业版助推复工 公筷公勺接力赛  黄浦跑出第一棒 期待A股行情持续 月末或是A股最佳配置窗口期 经历过疫情,更能坦然面对
第9版:综合新闻 2020-03-16

经历过疫情,更能坦然面对

上海多部门开展心理疏导 指导公众以更健康心态抗疫

受疫情持续影响,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难免产生心理不适。除了硬核的医疗救治外,柔性的心理防护同样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一环。自2月14日市委宣传部下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的工作方案》以来,上海卫生健康、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青妇群众团体等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公众积极应对,树立信心,科学防范,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抗击疫情的“持久战”。

心理干预显专业

1月下旬,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全线启动,并组建450人的专业队伍开展心理咨询热线及健康宣教,成立67人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加强热线服务人员培训督导。在一次次心理疏导中,热线构筑起这场疫情攻坚战中的心理堤坝。2月1日至3月15日,021-12320(转5)和021-55369173热线和网上平台的咨询累计达4200例,心理自评达45万人次。其中,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占四成,睡眠问题和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不适如心慌、胸闷、头晕等占近三成。

“我是一名确诊患者,出院后心里很怕,觉得朋友和邻居歧视我。”这是一通来自康复患者的求助来电。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乔颖说,一些新冠肺炎康复出院的患者,由于受到某些舆论的影响,担心出院后被人嫌弃,我们的志愿者告诉他们,要接纳自己,安抚自己的情绪,别总把别人想得太坏,请相信很多人愿意成为星星,照亮你的夜空。“经历过生死,还有什么不能坦然面对的呢!”但乔颖也指出,消除歧视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公众来讲,应当多学一点知识,多做一点防护,多一点仁慈之心,多一点换位思考。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市民主要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面对疫情这样一个社会危机事件是正常现象,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自我调节和寻求专业帮助。”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说,尤其是很多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休息不好,身体上的状况也容易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更需要获得工作单位、家庭等的支持以及专业心理疏导。因此,上海也组织了由50名精神专科医生组成的医疗队,专门去武汉开展心理援助。

健康宣教更精准

当前,市民心理已度过了最初的恐慌期,逐渐转移到了恢复重建期,更多关注复工复产复市后的防护措施。上海通过高频率的信息发布、高质量的科普宣传、高水平的专业力量、高品质的文体娱乐,有效疏导了公众情绪、调节了社会心理。

但是,面对在线教学、升学就业、复工复产、社区管控等新情况,不同群体心理特征分化。比如,市教委的信息显示,2月1日以来,各区和高校的服务平台共接听2666个电话,微信、邮箱、QQ等4248个,累计服务逾6900人次。近期,高校学生咨询主要涉及在线学习不适、毕业就业压力等问题;中小学生及家长咨询以家长为主,主要涉及在线学习自律不够、手机等电子产品依赖、亲子冲突等问题。教育部门发挥“1+2+8+16+X”心理工作网络优势,从市、区、家、校、社区全方位入手,发布《居家学习心理支持工作建议》,推出17节心理援助微课;针对家长情绪焦虑,推出《与孩子一起成长》电视公开课,发布《班主任支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云学习”好习惯》等。同时,全市中小学为重点学生提供“一案一策”心理援助,组织专门团队做好抗疫一线人员子女的心理辅导。

部门联动全覆盖

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市民积极响应号召、顾全大局,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居家战士”。而疫情终将过去,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正视情绪,合理调节。一个多月来,上海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展示上海各界“战疫”先进人物,组织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截至3月13日,抖音平台汇聚短视频9351个,播放量9.8亿。多端发布的《疫情防控市民心理疏导18问》更是获得了全民点赞。

许多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大,公安部门组织心理专职教官建立“战时心理健康服务队”,赴公路检查站、机场、轨交、集中观察点等重点岗位,对民警辅警开展放松训练、心理辅导等;市总工会开设12351疫情防控援助专线,各级工会在园区、楼宇、商圈搭建“员工关爱心理疏导”通道,将心理援助送进企业。本市针对高校师生、未成年人、企业员工、青年白领、妇女团体等重点对象,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推出“千校万岗”就业服务季等项目,提供实在服务,为公众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