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广告 多方扶持 企业自救 直击复工进行时
第4/5版:要闻 2020-03-16

多方扶持 企业自救 直击复工进行时

近日,位于大场的ARJ21总装车间内,部装、总装、喷漆等生产环节已经全面复工复产,生产试飞、交付试飞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重大项目纷纷落地、重大工程宣布重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提速,好戏不断。

重大工程按下“重启键”。今年,上海计划投资1500亿元,建设152项市重大工程正式项目。市重大工程续建项目128项,截至3月14日,复工率已达86%,工人到位率62.8%。大部分项目计划于3月中下旬全面开复工。

政府主动跨前为企业打通“堵点”。上海发布两项阶段性降价新政,可减轻企业用电、用气成本近20亿元,将惠及逾80万用户。

全市范围的企业也纷纷开展自救。提高自动化运营水准,提升危机管理意识,提振员工信心。整座城市各个区域都在全力以赴、各出硬招,力争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文峰商业广场

复工复产第一现场

商会加持 老板合力推一把

近日,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的居民惊喜地发现:家门口最大的商业体——文峰商业广场复市了!昨天是周末,虽然商场10时开门,但赶早的居民,已在大门口等候良久。

“请大家拿出手机,等候扫码验证!”上海隆申制气有限公司老总丁淑敏身穿志愿者马甲,穿梭在等候的队伍中,一边隔开队伍间隙,一边手把手教老人家扫码操作。

和她一样,还有10位其他企业老总们正在商场入口、超市卖场闸口、百货商铺间驻守站岗。为了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商场复市,一支由沪东商会倡议发起、11家企业参与的“疫不容辞”企业互助服务队正在行动。

“开闸”就差一口气

看着和自己一样都是“老总”级别的企业家们援手,文峰商业广场总经理李建中连道几声:“太感谢了”。

对于掌管着7万平方米商业体的“一家之主”,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让他慌了神。“去年春节期间,文峰百货营业额是5000万元,最高峰进出人次达到12万。”李建中说,而刚刚过去的2月份,商场账目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0”,“再不复市,将举步维艰”。

2月底,焦急的李建中提出商场复市的初步设想。大商场在疫情下复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有防控疏漏,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街道指挥部即刻响应,现场督察防疫举措。然而,接连几次的“组团式”走访,并不如李建中想象的那么顺利:复工方案尚不够完善、商铺管理标准不统一、进出人员把控还不严密……看着街道开出的整改意见,李建中知道,复市之路还是差了一口气。

各路老总成“守门人”

一边是商场真金白银的经济损失,一边是事关疫情的管理短板,比李建中更急的,还有一群沪东的“店小二”们。

为了让文峰商业广场尽早安全有序复市,沪东新村街道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城管分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5次到现场办公:大到指导复工方案的再精准再严密,小到超市分流人群隔离带再延伸50厘米,这支“治”囊团的到来,让文峰吃下一颗“定心丸”。

然而,多个出入口合并单个通行,扫码进入商场遇到“老年族”,“进门难”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这门我们帮着看。”很快,街道商会发出线上招募,号召尚未复市复工的企业加入守望相助。上海茂菊口腔管理有限公司第一个响应:民营口腔诊疗尚不能开业,医生们都可以来线下助力“守门”。紧接着,锦昀物业、开心人大药房等11家企业纷纷报名,制定排班表,老总、高管们纷纷成为商场“守门人”。

线下指导线上吆喝

尽管把着门、守着人,商场的当务之急仍是“活起来”。

趁着休息轮岗,景涵餐饮公司老总王静走进几家餐饮商铺。“有没有想过开发一些定制套餐,增加生鲜供应。”在食其家店铺,王静建议商家可以根据现阶段外卖特点,适当丰富套餐餐点的内容,增加回购率。在王静的手机里,有他设计的几款套餐明细:白灼时蔬爽口、四川泡菜下饭、藜麦杂粮饭健康,“只要文峰的餐饮需要,完全可以无偿提供给他们。”王静说,这时期,要的就是牵手互助。

线下扶助井然有序,线上倡议也没闲下来。街道商会根据各企业午间就餐问题,向企业会员提出建议:如需外卖服务,可以优先考虑文峰商场内小微餐饮商铺。一个个助力加油的表情也在为文峰复市打气。

“复市首日,进出商场5800人次;到昨天,人流量已达到近1.6万人次。”李建中说,每一点的增加都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本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潘韵雯

临港药企

自动化系统助阵补人力短板

车间维持18℃-26℃的温度,以及45RH-65RH的湿度。再生产时必须经过清洁、消毒、检测微生物等步骤……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自2月10日起复工;3月初,首批车间环境恢复,投入生产。这个占地80亩、一期生产规模达3万升的现代工厂已高速运转一个多月。“我们要尽快追回被疫情影响的生产进度——每提前一天,对我国肿瘤患者而言都是好消息”。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副总经理徐惊平说。

君实生物临港基地员工数量近350人,外地人口比例很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复工复产如此迅速,怎样做到?“多亏了车间内高度自动化、标准化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徐惊平告诉记者,这些从德国、美国等地引进的原液、制剂生产灌装设备能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与效率,对技术员人数要求相对较低。工厂还采用智能化质量与生产管理系统,实时管控,更精准地进行生产及质量控制,避免人工带来的偏差的错误。

不只生产车间,自动化的理念在工厂内随处可见。智能化AGV小车通过自然导航的方式,自主学习周围环境,自动识别路径,通过电梯、连廊,进行跨楼层、跨楼运输;中控下发指令,工艺控制层、制造执行系统自动生成所要求的一周生产计划。随后接收订单、接货送货、制剂灌装、成品到冷库,全凭自动化系统实现。“只需要少数人工值守,实时监控设备就够啦!”徐惊平说。

据了解,君实生物临港基地主要进行抗PD-1单抗、抗PCSK9单抗的试生产,前者作为我国批准上市的首个国产以PD-1为靶点的单抗药物,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支持。

徐惊平告诉记者,基地的生产计划已排到6月,目前正通过优化工厂的整体生产流程来加快步伐赶进度。“我们会提前培训员工,采用交叉工作的方式,让每个车间都不停运转。”

本报驻临港记者 杨欢

上海佩信集团

勤跑腿 出绝招 解用工企业难题

“根据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我们的2000多家合作企业中,已经有90%以上的复工复产了,涉及员工54万多!”昨天,上海佩信集团董事长张东进向记者透露了这条好消息,他表示:“集团将继续跟进服务,使更多的合作企业复工复产!”

佩信集团是一家以科技驱动的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团,为遍布全国的多家跨国企业和本地大型企业等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服务人数达61万余。从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佩信集团始终开启、保持“支援”模式,赠善款、献爱心、送员工、解纠纷、释政策……他们使出各项招数“勤跑腿”,向合作企业援手,助力其纷纷复工复产。

“共享员工”

一边,餐饮企业生死一线,上万员工待业;另一边,生鲜零售平台订单大增,人手极度短缺,怎么办?疫情期间,佩信集团特别推出了“共享员工”服务工程,以第三方专业公司身份,帮助服务的众多大型品牌客户实现企业员工间的供需资源调节,调配企业之间的用工需求,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受到企业的欢迎。

小郁、小张等20多人一同从外地来沪工作,本想着春节可以在上海“加班”,赚点钱寄回家,但他们所在的某全国连锁餐饮公司,因疫情停止了营业。此时,另一家外卖物流公司向佩信集团发出紧急招人的需求信息。佩信集团佩琪人才经与两家企业沟通,第一时间把小郁、小张等近百人推荐给对方。第二天,集团又对他们进行了无接触式线上视频面试、培训和考核。就这样,这些员工被“共享”到外卖物流公司上班,每天几百单的送货,每单都有高额提成,不但“挽救”了小郁、小张他们的打拼赚钱计划,还为其拓宽了在上海职业发展的道路。

某化工日用品企业为紧急支持国家防疫物资的生产,需要大量人力,但他们的员工都已返乡,无法复工,佩信集团与另一个项目协商,将一部分临时“待业”在工地的员工,派到了该企业,还组织岗前培训,为每一位“共享员工”增加了一份保险。

政策咨询

“宅在家里工资怎么算?”“因疫情延误的合同如何再续?”……复工复产对企业来说有一大堆难题要解。佩信集团佩琪人才开放数据咨询端口,实时提供专业政策汇编与解析,为企业复工提供咨询支持,累计发布政策汇编文摘50余篇,复工法律咨询回复率100%,平均回复时间12小时。后台支持部门在线服务人员占团队总数的85%以上。

佩信集团佩琪法务部员工为了在疫情期间帮助客户处理劳动法律纠纷案件,徒步3小时赶往最近的火车站,连夜赶赴客户处,现场妥善处理该劳动纠纷争议。

佩信集团佩企信息还发挥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无接触式入职系统,同时上线AI远程视频面试工具,打造在疫情期间的DHR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推动大型企业建设HRSSC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数字化,少聚集,高效率,流程化,帮助疫情下大型企业实现组织效能提升和安全复工生产。

疫情期间,佩信集团佩信商学邀请来自阿里和华为等公司的10多位知名讲师,精心为企业准备了一系列的管理课程,免费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学习,帮助企业更科学、更安全和更有序地复工复产。

暖心接力

无论是工作不停顿的单位,还是开始复工复产的企业,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佩信集团总是及时挺身而出,帮助解决,暖心的事情做了一件又一件。

春节期间,阿里饿了么骑手们也不能休息,但亟须口罩“守护”。集团项目服务团队四处奔走,给骑手们送去了多方筹集到的口罩和消毒水。近两个月,佩信集团累计给各企业送出5万只口罩等物资。

某物流客户在疫情伊始,因买不到口罩,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佩信集团销售员工杨承易正身处江苏老家过年,他开车跑遍了老家各村各巷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药房等,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收购到2000多只口罩,驱车十多公里,赶到镇上唯一一家快递派发点,以最快的速度把口罩送到了客户那里。 本报记者 江跃中

虹桥商务区

问题清单+解决清单 为千家企业解忧

企业复工复产有什么难题?连续走访三周后,实时汇总的两张清单清晰明了,政策干货也及时传递到位,虹桥商务区正帮助企业把失去的进度追回来。近日,虹桥商务区联合闵行、青浦、长宁、嘉定4个区相关部门走访千余家中小型企业,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复市。记者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了解到,截至昨天,虹桥商务区内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虹桥商务区在地经营企业16423家,其中中小企业1.4万多家。从2月25日开始,虹桥商务区会同相关四区和街镇,集中三周时间开展“走千家企业,助复工复产”工作。通过建立“双组长”制度,采取双方联合或分别带队方式,已经走访、座谈千家企业,走访调研后获得的信息也实时汇总,建立走访台账制度,每两天汇总一次,形成问题清单和解决清单。

“在走访中,很多企业提出,疫情期间房租负担较重,事实上,管委会在2月上旬就主动指导并支持商务区相关开发企业发出租金减免的倡议,目前有十多家业主型企业落实了该政策。”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走访,管委会还决定针对那些不在商务区注册办公,只是买了楼尚无租金减免举措的房东,专门发函,号召他们争做“商务区好房东”。目前,这一倡议已经得到积极响应。

而对于企业提出的能源费用减免问题,管委会积极协调新能源公司,已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原则上按照2月、3月基本使用费用减免,约为630万元。针对招工难问题,管委会依托虹桥商务区国际人才港,支持人力资源企业为商务区企业开展网上专项复工招聘活动,进一步缓解企业用工难题。目前,管委会已配合市人才办会同相关部门和地区举办2020留学人才春季线上双选会系列活动和2020“春归浦江”云选会系列活动,并利用互助平台、公众号等方式向区内企业推送,助企业延揽优才。针对用餐难问题,虹桥商务区则推出一批餐饮示范点,根据《虹桥商务区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复业指南》,遴选出标杆型餐饮15家,推荐给区内企业。

疫情期间,虹桥商务区的发展也没有停步。今年首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在网上集中签约,一批知名企业总部和商贸综合体等品牌项目落户虹桥商务区,投资总额达1200多亿元。其中包括投资额300亿元以上的华贸中心综合体和华贸商务楼以及投资额100亿元以上的苏商总部园等。由麻省理工学院区域创新项目牵头组建的国际企业创新中心也正式入驻虹桥商务区虹桥万通中心,项目总面积10700平方米,包括产业创新展示与技术交易中心、国际创新企业联合加速器、产业发展和创新服务机构及企业空间、国际文化交流空间等子项目。借助这一创新项目,将有助于集聚高端企业和创新人才,把虹桥商务区打造成创新发展新高地。本报记者 张钰芸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