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当U-2侦察机换上“科学面孔” 特战教员评点中国新枪:很靠谱!
第18版:军界瞭望 2020-03-23

当U-2侦察机换上“科学面孔”

ER-2飞行员穿戴装具

飞行员在舱内玩自拍

美国ER-2飞机准备起飞

为探索地球变化奥秘,2020年起,美国宇航局(NASA)的“地球风险等级项目”要实施五大飞行任务,大部分会用到身份特殊的ER-2高空科考飞机,而它的“老底子”却是冷战情报老手、曾被中国击落过五架的U-2“蛟龙夫人”侦察机。

大有来头

目前,NASA保有两架从U-2改造来的ER-2,最大续航时间10小时,最大航程达1.12万公里,最大升限2.3万米,可携带红外光谱仪、测深仪、激光器等多种设备,用于地球资源、大气化学和动力学数据采集,也可进行天体观测、传感器研发、卫星校准等。

外界对ER-2不敢掉以轻心。不久前,美国与泰国的科考合作就因ER-2的“U-2背景”而“流产”,因为美国有“前科”,派ER-2赴某国搞遥感时,美国飞行员多次以“迷航”为由偏离既定航线,而且所拍内容超出科研范畴,因此让外界怀疑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

操控不易

与U-2一样,ER-2为获得出众飞行性能而采取类似滑翔机的细长外形,给驾驶操控带来麻烦。ER-2翼展达31.6米,易受横风影响,加上滑行最大偏转角只有6.25度,飞机滑行转弯需要的半径很大,遇到风大,从机库转到跑道都难。ER-2采用前后排列的自行车式起落架,与常见的三点式起落架相比,机身稳定性较差,翼尖容易因飞机姿态不稳与地面碰擦,因此滑行时须在两翼下方各安装一个可拆卸辅助起落架。

即便如此,仅靠舱内飞行员也难以确保飞机安全起降,还需一名飞行员在地面驾驶引导车紧跟在飞机后面当“安全员”,为其“保驾”。起飞时,引导车要向飞机通报机身位置、姿态以及主副起落架状态,直至飞机安全离地。降落过程中,引导车的作用更大,因为此时飞机已无辅助起落架(起飞后抛弃),维持平衡更难,加上该机低空响应十分灵敏,机体又相对脆弱,导致风险剧增,因此当飞机接近跑道时,地面飞行员须驾车高速追上去,以通报飞机下降速率和离地高度等状态信息,舱内飞行员要操控飞机“走钢丝”——确保飞机紧贴跑道中心线,同时保持机身水平。

只有四个

ER-2升空动辄七八个小时,其间飞行员不能正常进食,只能偶尔吸上几口牙膏状的太空食品充饥。飞行员孤独地坐在狭小座舱中,全程穿着厚重抗荷服,身体紧紧绑在座椅上,头盔压得自己几乎无法转头,想挠挠鼻子,伸伸腿都不行。上厕所更是痛苦,要借助抗荷服内部压力把排泄物向下推,通过阀门流入右脚下方的小碳罐中。

飞机离地约2秒后,飞行员就要操控飞机以45度角快速爬升。到达巡航高度后,飞行员也马虎不得,因为此时飞机极限速度和失速速度之间只差18公里/时:飞快了,机体受损;飞慢了,就会坠机。由于操控难度极大,既没有双座教练机,也没有地面模拟器,ER-2飞行员只能从寥寥千余名老U-2飞行员中遴选,而且驾驶U-2的时间要在1000小时以上,迄今能开ER-2的只有四人,难怪其中一人、退役美国空军少校迪恩·内利说:“我开过F-117(隐形机),但没法与开U-2、ER-2比,当完成任务走下飞机时,那种成就感是独一无二的。”

梁君 孙文静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