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我守护病人,武汉也守护着我” 再见“雷神山”再见“自家人”
第2版:要闻 2020-04-06
471名白衣战士今日返沪,上海仅剩51位“守山人”

再见“雷神山”再见“自家人”

◆一位病人醒了,仁济医院护士吕明明读懂了他的需求,立即找来纸笔让他写下女儿名字

◆关门大吉,来自武汉最好的消息 采访对象供图

◆临别前的仪式上,五院的医疗队员拍照签名留念

首席记者 左妍

“再见武汉!再见热干面!”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市一医院外科病房护士邹芳草整理了自己的多幅“创作”后,收起平板电脑,这位暖心的95后“美小护”今天要回家了。

2月19日,由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带队的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513人的规模构成了上海多批援鄂医疗队中最庞大的队伍。3月7日,仁济又派出ECMO小组8人增援。历经40多天的奋斗后,仁济、市一、市七、市五和杨浦区中心医院的470人及上海首位逆行者钟鸣今天启程回沪。目前,上海还有最后一批白衣战士——市六医院的51人继续留守“雷神山”,成为最后的“守山人”。

难忘,从出征到坚守

人生有许多事情,如船后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专职院感防控人员傅小芳是仁济医院164人中最年长的一位专家,明年就要退休的她心愿再普通不过:平安来,平安回。她说,“出征武汉,大家一起共同奋战,早已是‘自家人’了!此次抗疫经历,因为艰辛而美丽,因为苦难而辉煌,对我来说永生难忘!”

3月7日,仁济医院ECMO团队出征武汉,他们的逆行给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窗口,为他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团队到达后的第5天,第一位需要ECMO抢救的病人出现了,经过170小时的精心治疗,这名病人顺利脱机。为帮助病人渡过难关,王维俊在岗位上连续坚持36小时。他说,这是做医生以来最纯粹的一段时间,过去一个月无心念家,今天要回家了,才发现想家的心情尤为迫切。“告别雷神山,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共同经历。”

90后在抗疫战线上迅速成长,担起了时代重担。市七医院的护士胡双双出征前曾写下请战书,“我未婚,没有家庭小孩的担心,我有兄弟姐妹,父母也有人照顾,我已没有后顾之忧……”这位大眼睛的姑娘也因表现优秀在前线入了党。杨浦区中心医院的90后医生杨森“走进”71岁忧心阿婆的内心,为母女俩架起一座心桥,他受到了阿婆在视频电话中最贵重的“跪谢”之礼。

留下,从发明到物资

在这批医疗队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派出156名队员,由副院长刘军带队。他们结合临床需求和多学科、整建制医疗队跨学科合作的优势,设计、应用了5G无线听诊器、体外膈肌起搏器、正压振动通气设备、小舱式多功能操作防护罩、咽拭子采集保护装置等多个临床创新项目,提高了临床诊疗的效率和效果。如今,这些上海小发明留在抗疫一线,继续为今后医护人员所用。

杨浦区中心医院的八大护理专科组成复合型护理团队,同样大显身手,除了大大改善了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预后,他们也把发明专利留在了鄂楚大地,比如发明了“能喝水的氧气面罩”解决新冠患者的大痛点,发明了“呼吸机冷凝水储水罐”,防止液体飞溅,降低医护人员感染概率。

在过去48天里为仁济医疗队提供充分物资和全方位保障的“羊羊杂货店”也迎来了关门大吉。队员们曾感慨每天有领不完的物资,因为这里承载的是仁济大后方和社会各界满满的爱心和关心。据杂货店店主施阳介绍,经过盘点,店里还剩余较多生活物资,在武汉市江夏区住建局、雷神山医院江夏区工作专班等部门的协调下,在医疗队踏上归程之际,仁济医疗队将剩余的近320件(箱)物资全部捐给了武汉市江夏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江夏区反家暴庇护救助站、江夏区农村中心福利院、武昌区民康托养中心等机构,希望能够物尽其用。

关心,从生命到生活

杨浦区中心医院是上海唯一派出“整建制”团队的区属医院,5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与市一医院共同完成了雷神山医院C3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领队郑鹏翔说,他们把上海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带到武汉,运用科学管理工具布局病房,始终融入诊疗方案、病房管理的人文精神。他们发明了独特的“色彩分级”7种颜色来关注“特殊患者”,如深蓝色代表重症,玫瑰红代表有合并症,橙色代表焦虑,以提醒每班的医护人员:91岁的老伯听力障碍,需要使用提示板交流;42床的阿姨因疫情先后失去了爱人和父亲,需要注意心理疏导……

市一医院在编组医疗队时,特别做了“医学心理科主任全程随队”的部署。在心理查房中发现,不少患者表示自己夜晚睡眠质量不好。由于治疗需要,病房24小时医护人员在岗,走廊的灯也24小时开着,导致患者在病房内经常分不清白天黑夜,造成生物钟紊乱,再加上武汉气温忽高忽低,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对自己病情变化的担忧,都可能会造成烦躁、焦虑,甚至失眠。市一医院数十位护士利用休息时间,用符合医用规范标准的面料为患者亲手缝制了眼罩,并按规定休息时间指导患者使用,重建他们的昼夜生物钟。

48天,从不安到不舍

如果要问上海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们,在武汉的日子,最期待听到什么消息?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病区关门!病例清零!患者出院!

这支队伍的总领队张继东说,500多人的队伍,来自多家医院,但彼此间很快磨合,配合默契。他们是英雄,是最美逆行者,更是患者眼中的天使。据他介绍,第八批援鄂医疗队负责C1、C2、C3、C4普通重症病房192张床位以及B区ICU病房31张床位。2月23日所有病区全部开放。4月2日,由仁济医院和市七医院混编负责的C4病区关舱;4月4日,市一医院负责的C1病区关舱;4月5日,由仁济医院为主、其余医院混编的ICU病区关舱……

目前,整个雷神山医院有患者47名,分布在A区ICU和C2病区,其中C2病区由市六医院医疗队负责,病区有患者32名,多为重症和危重症。市六医院医疗队的51名队员将成为上海派出队员中最后一批“守山人”。

撤离前,雷神山医院为上海医护人员举办了一场简单又特殊的仪式。火线入党的仁济医院护士戴倩说,“出征到谢幕,从惴惴不安的心情到依依不舍的心境,匆匆如流水……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我们只不过为这座城市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经过抗疫战火洗礼与淬炼的人生,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市五医院感染科医生李新宇想起了那个天气突变的下午,乘班车到雷神山医院时突然暴雨倾盆,班车司机像变魔术一样掏出一把伞来,递到她面前。今后可能不再相见,司机说这把伞不用还,但这件小事却让李新宇感动,“大家只看到白衣天使的付出,但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妥善安排衣食住行和生活补给。谢谢你们,幕后英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