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本质是实现人机共生大脑
人工智能是各国军事技术竞争高地,美军早在2018年发布《人工智能战略概要》,致力开发自主化武器系统。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最新报道,美军加紧研究“大脑-计算机接口”(简称“脑机接口”),让人与机器进行融合,不仅为自主化武器研制开辟“捷径”,也为防止“机器造反”埋下伏笔。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计算机的优势是运算能力强,随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出现,使得以往如宇宙星辰般的搜索空间瞬间被压缩到很小,因此计算机智能有了提升空间,最典型的应用例子就是谷歌公司的“阿尔法狗”超级计算机在三番棋比赛中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
2016年,美国俄亥俄州Psibernetix公司开发的“阿尔法”人工智能系统采用基于英语语言的“遗传模糊树”(GFT)架构,模仿人类思维过程,制定威胁应对规则。同年6月的模拟空战中,“阿尔法”数次击败人类飞行员,让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军事潜力。然而,“阿尔法”模仿人类思维,但其GFT架构的算法基础是分布式计算(即“云计算”),仍不具备人类拥有的视觉、动态、直觉、情感等能力。毕竟人脑太复杂了,光神经元就多达千亿个,远超当前计算机所拥有的晶体管数,在分析、判断、决策等方面,人类对计算机有着明显优势。
人与机器“优势互补”
当然,相比计算机,人脑最大的不足就是输出能力有限,人脑在整合各类感官后能有效判断和决策,但人的运动反应能力却存在时间延迟。例如,遇到快速冲过来的车辆,人脑瞬间就对危险进行计算、分析和处理,知道该怎么做,可身体反应却难以立即执行人脑的指令。研究表明,人体从大脑决策到自发行动,至少需要一秒钟,看似很短,却已无法躲开车辆,导致车祸发生。对现代作战而言,一秒钟往往决定生死。“脑机接口”就是旨在通过一种介质(如可穿戴的头盔等非植入装置)把人脑和机器直接连接,一旦人脑做出决策,就能直接将指令传给机器,消除人体反应慢这一短板,加快作战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周期。说白了,“脑机接口” 就是实现人机共生大脑,针对潜在行动的可能结果立即做出决策,从而让人类拥有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脑机接口”一旦实现,让OODA循环里最重要的“决策”环节始终由人掌控,消除人工智能发展中最大的道德伦理困惑——人类如何避免将决策权交给机器。
新兵“秒变”老兵
“脑机接口”的优势不仅是缩短OODA周期,还将缩短新兵训练周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在“脑机接口”认知增强能力辅助下,新兵可以备份自己的记忆,不会忘记所受的训练,也无须复习久已生疏的技能。若再将“云技术” 与增强型认知系统融合,那么只要一个人学会作战技能,联网的所有人都可以下载、储存技能。美军只需把最优秀军人的经验和技能上传到云端,再传到新兵大脑,新兵便迅速拥有这些经验和技能。这样,美军无须维持庞大常备军,主体将类似于非现役的预备役部队,必要时随时应召参战,而在日常,他们可以像普通公民生活,唯一要做的是保持良好体能。
如果“脑机接口”技术得到普及,美军经常性训练的必要性就会大大降低,总体训练时间将大大缩减,人力成本会降至最低。美国媒体《石英》估计,“脑机接口”技术一旦应用,美军至少可以削减10%的人事、运行与维护费用,每年可节省3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对于目前军费开销庞大的美国来说,“脑机接口”无疑极具吸引力。 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