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前首相中,鸠山由纪夫先生是很特别的一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位谦和的学者。几年前,在东京那次专访中,他始终端正坐着,身体微微前倾,没有过多手势,说话轻声细语。与这样的柔和相比,他对世界的观察是敏锐、深刻和坦率的。这一次疫情期间的“云采访”,尽管并非面对面,从回答的字里行间却依然能感受到,他多年来坚持的那些东西。
比如,友爱与合作。“友爱”是鸠山由纪夫的座右铭,也是鸠山家的家训。难能可贵的是,他确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在此次中日之间发生的那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故事里,也能看到鸠山先生的身影。他第一时间向中国捐赠了口罩,还为武汉录制加油视频……
鸠山先生将亚洲视为日本外交的重要方面,也是最了解中国的日本前政要之一。作为亚投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他曾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合作共赢的开放性,他深有体会,在不少场合都曾呼吁日本应抓住机遇加入其中。他认为,“一带一路”有利于地区和平,推动形成“没有纷争和战争的命运共同体”。
鸠山先生的历史观,在日本也是醒目的存在。在亚洲邻国看来,与“战后日本”交往时,历史问题像一面坚硬的墙壁,日本对历史的认识不时引发担忧。但很少有日本政治家愿意像鸠山先生这样坦率地直面过去。2013年鸠山先生曾访问南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创伤”这个词谈论那段历史:造成创伤的一方,往往容易忘却施于他人的伤痛;但对遭受创伤的一方来说,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即便不是亲历历史,历史都留存下来了。那次采访,他的语气略带忧伤:“历史是活着的,不是可以消除抹去的东西。”
鸠山先生对未来始终抱有乐观的一面。他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出发,一直提倡建立东亚共同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离开别人而生存下去,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心存感谢之心。”他坚定地认为,东亚应该朝东亚共同体而努力。在日本,曾有人批评这样的理念就像“奶油冰激凌”——味道甜美但很快就会消失不见。他也曾坦诚承认,这也许是过于理想的看法,但却很重要。多少年过去,在他的个人主页上,仍然醒目地写着一句话:“即使被人揶揄,我也有必须实现的信念。”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的情况下,世界更需要同舟共济的团结。某种意义上,也需要跳出只顾眼前现实的框框,投入更多理想主义的热情。鸠山先生所倡导的这些理念,值得人们再次认真审视。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