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蔚
前些年,在国外的音乐网站上网购了一套匈牙利指挥大师弗里切依的唱片全集,当时只是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听了一下。最近突然起兴,将弗里切依的这套唱片全集完整地听了一遍。当听到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命运》!《命运》的名家名演多如过江之鲫,在我收藏的《命运》中,就有卡拉扬、穆拉文斯基、克路易坦、莱纳、切利比达克、卡洛斯·克莱伯、蒂勒曼的版本,可谓各领风骚、竞相争艳。但弗里切依的《命运》放在其中依然个性鲜明,独出新意,而且可以从中听出他对人生的百感交集,感受到艺术与生命的温度。
弗里切依的一生仿佛就是为音乐准备的。1914年8月9日,他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家军乐团的指挥,年轻时曾在德沃夏克指挥的乐队里当过小提琴手。弗里切依自幼音乐天赋出众,6岁便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曾随20世纪最伟大的匈牙利音乐家巴托克和柯达伊分别学习钢琴和作曲。当时的布达佩斯音乐生活十分活跃,弗里切依不放过观摩每一位来这里演出的大指挥家音乐会的机会,如门格尔贝格、魏因加特纳、瓦尔特、埃里希·克莱伯、安塞梅、富特文格勒,等等。1930年,托斯卡尼尼率领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来到布达佩斯巡回演出,16岁的弗里切依有幸在托斯卡尼尼的排练中担任助理,获益匪浅。
弗里切依13岁时就以指挥父亲军乐队的一场音乐会,拉开了自己音乐生涯的序幕。1933年,从李斯特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匈牙利南部的塞格德军乐团的指挥、塞格德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1947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弗里切依顶替生病的大指挥家克莱姆佩勒,指挥首演德国作曲家艾乃姆的歌剧《丹东之死》,名声大噪。1948年34岁时,他被任命为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同年,柏林美军占领区(RIAS)广播交响乐团成立,这是二战结束后原西德六个重建广播交响乐团中的第一个,全部由新乐手组成,弗里切依迎难而上,挑起了乐团首席指挥的重担,很快就使RIAS广播交响乐团(一年后更名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步入正轨,并跃入了欧洲一流乐团的行列。
弗里切依的指挥风格严谨果断,热情流畅,富于戏剧性的鲜明对比。用他的好友、与他一起在欧洲巡回演出的小提琴大师梅纽因的话说:“他用这样戏剧性的文学化的方式创造音乐,我觉得在他的生活中便不需要其他的文学性了。”他训练乐队时一丝不苟,从不含糊,追求尽善尽美。1950年,在英国的格林德伯恩音乐节上,弗里切依排演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一些乐手起先对他这种严格认真的训练方式不太习惯,情绪上有些抵触,但渐渐地,他们就被弗里切依的艺术造诣、简洁而富于歌唱性的音乐效果所折服了。
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弗里切依是德国DGG唱片公司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双方合作录制了不少传世的音乐经典。由于在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的领域有不少优秀的录音,因此,DGG有意识地让弗里切依避开这些曲目,但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指挥录制出令人信服的、深受听众喜爱的音乐。然而,就在弗里切依准备大展身手之时,他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许多艺术创作计划被迫终止。比如,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他指挥录制了奇数的第一、三、五、七、九交响曲,但第二、四、六、八交响曲的录制已力不从心。1960年,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电视演播室里,他排练和演出斯美塔那交响诗《伏尔塔瓦河》的整个过程被拍摄和录制下来,此时,他因为白血病动了两次手术,身体虚弱,但依然精神矍铄,艺术光彩丝毫不减。
病魔不可能不在弗里切依指挥的作品中留下痕迹。他与柏林爱乐合作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录制于1961年9月,此时他已身染沉疴,切身感受到了死神脚步的临近,因此,他将自己对人生的百感交集融入到了“乐圣”的这部名作中。整部作品的处理速度明显放慢,音乐变得深挚婉转,表达出对生命的无比眷恋。音乐的舒缓与沉思意味,意味着弗里切依没有强调这部经典通常的搏斗、抗争主题,在对生命的思考和回望中,他与命运和解了。
1963年2月20日,弗里切依在瑞士巴塞尔与世长辞,年仅49岁。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段名言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每一个非凡的人都负有一种特定的使命,他为此而被召唤而来,当他完成了这一使命,他便无须以这种方式在世界上存在下去,上天将用他去干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