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游目江南(篆刻) 山乡巨变(水彩) 穿云看展 嫁在青浦的“女儿”,你们好吗? 小津写诗简而丰 琴声流淌 高跟鞋还是平底鞋?
第11版:夜光杯 2020-08-29

嫁在青浦的“女儿”,你们好吗?

傅伯星

前不久,曾计划上海书展时来沪参加拙著《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的签售活动,琢磨着提前一天先去青浦,看看嫁在那里的“女儿”。这个有引号的“女儿”,指的是青浦博物馆的一应陈列画,包括做成整面墙的浮雕、微缩佛寺模型、历史人物插图、六块三合板拼成的工笔绢本界画《海纳百川图》等。这些作品皆由我构思起稿,然后指导青年们合作完成。其中这幅大界画由于部分处理失当,不惜撕下画了大半的绢面,重新改稿,重新裱上新的绢,全部重画。所以这批凝聚着我和当年壁画工作室同仁心血的作品,从感情上说,就是我嫁在青浦的“女儿”。

那是2003年的事。为了这次创作,我事先到老青浦镇去了两趟,踏勘现场,寻古访旧,包括某一古刹的遗址。综合以前去过的小镇留下的印象,发现浙西(宋代从镇江以南皆属浙西)水乡小镇的格式和建筑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即以河道为网络形成集市,布置坊巷。这使我大为高兴,因为我自幼就在这样的小镇上长大,对那里的一切太熟悉了!几乎可以不假思索、似探囊中物般地画出小镇的一切!

这次创作中的小镇风貌,无论横竖,都像是打开水龙头后自然流淌出来的,几乎没有修改,一气呵成,我自己也感觉无比舒畅,好像在释放久积于胸的对故乡旧物的怀念和吟唱。据当年在旁观看的一位学生说,她没见我改,就这样顺手画完全图。这几幅线稿的图片至今还在,自己看看也觉得如有神助!我想,这其实就是古人一再强调的画家必先“胸有成竹”之意吧!你有了对生活、对所画对象的极清晰了解,才能生动地、得心应手地表现在纸上。

这幅大型界画,以青龙镇(宋代青浦之名)主大街为中心,描绘了一座稍远离商铺、背临大河的大酒楼,左船埠,右大桥,对街佛刹平屋,上行人车马,坐摊行贩,错杂纷繁。为体现海港城镇的开放性,酒楼前设计了一处地方官宴请外商的场景,在大桥右首又开了一家售卖舶来品的专营店。主街前后左右皆通河道,远处海岸线已渺然于天际。

这幅画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八百年前古镇的繁华状貌,因此成为博物馆中人们争相留影的背景。同时,我也把它收入《回眸南宋》画册,算作表现南宋题材差可一看的作品。画中我自己手绘的是主街对岸河边停泊着的一艘大航船。自首至尾,直接用毛笔信手构成作品,无缝对接,几个学生看得大为惊叹。其实这种硬功夫全靠平时严谨养成。锻炼的良策,就是画竹编箩筐,必须自始至终一笔不错画到底,几次下来则功成矣。

青浦博物馆开馆后,我先去过两次,看着这些外嫁的“女儿”个个安好,受到青浦人礼遇,我欣慰不已。一眨眼已过去了十七年,本想借书展之机顺道去看它们,无奈非常时期,老朽体弱不敢冒险,只好放弃计划。唯心中存念仍在:她们现在还好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