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4日 星期五
话剧热闹期 鸣翠(中国画) 梅溪小学 如太空飞碟降浦江 第一封信 去看燕歌戏
第13版:夜光杯 2020-10-09

梅溪小学

倪祖敏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见到了梅溪小学创始人张焕纶的曾孙女、曾任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的张济顺。她的曾祖父张焕纶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中国师范教育的开创者。

张焕纶先生于1878年创办的“梅溪小学”(始名正蒙书院)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开启了中国教育之先河。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胡适、中央广播电视台主持人陈铎、中国广告界先人徐百益、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都曾在此就读。

旧时的识字读书都是不分年龄,不分年级和班级,以私塾形式进行的,“梅溪小学”首开以班级授课制的先河,不再单纯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开设了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等课目,后又增设英文、法文,教学生外语会话和翻译等,还开设了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志在保家卫国。

梅溪小学首创我国新式教育,有多个第一:一是改革课程设置,讲时务,教外语;二是推行军事训练,要求学生“夜巡城厢”,维护社会治安;三是在学校中成立学生组织——童子军;四是吸收女学生进校,开创男女同班同学的先河。

光绪四年十二月,张焕纶邀集沈成浩、徐葵德、范本礼、朱树滋、叶茂春等人,取“蒙以养正”之意,在蓬莱路114弄自己的家里创办了“正蒙书院”。1882年时,正蒙书院的学生人数已有近百,由于校址是杨家桥的蓬莱道院,周围是河道,种的都是红梅,故更名为“梅溪书院”。1902年改称“梅溪学堂”。1908年由上海县接办改名为“官立梅溪高等小学校”。1912年改名为“上海市立梅溪小学校”。1946年抗战胜利后改称为上海第四区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被人民政府接管,改称蓬莱区第一中心小学,1956年改称为蓬莱路第一小学,1986年在永宁街重建新校舍,恢复“梅溪小学”校名。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父亲生平最佩服一个朋友——上海张焕纶先生。他死了22年之后,我在巴黎见着赵诒诪,他是张先生的得意学生,他说他在梅溪学堂很久,最佩服张先生的人格,受他的感化最深。他说,张先生教人的宗旨只是一句话:千万不要仅仅做个自了汉。”张焕纶一家,世代书香门第。其子张铁民系前清上海县优廪生、南洋公学师范生,兼通英法两国文字。宣统二年(1910)起,一度任《新闻报》总编辑,后因病辞职养病,病愈后复职任编辑。在《新闻报》履职二十余年。其曾孙女张济顺,是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