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鼓浪屿印象之暖阳(油画) “老坦克”的乡恋 读《亮父诗稿》有感 租个“箱子”把家装 最好的还未到来 说“静”
第11版:夜光杯 2020-11-21

“老坦克”的乡恋

曹伟明

“老坦克”是农村人对重型自行车的俗称,它是上世纪下半叶,中国江南农村必备的交通工具,在绿色的田野、乡间小路上,“老坦克”是随处可见的。

当年,我插队在青浦的白鹤农村,最奢望的是拥有一辆自己支配的“老坦克”,然而,一年的工分挣下来,省吃俭用,能够买自行车时,却没有购自行车的票子。好在我插队的农村,是蔬菜地,全村一般家庭总会有一辆“老坦克”相伴。因为对当地的菜农来说,“两只箩筐一杆秤,两只轮子朝前滚”,可以去上海滩闯荡,青浦城里练摊,出售自留地上的蔬菜,所以,农民对庄重大气的“老坦克”十分珍惜,一般不会随意外借。

“老坦克”在农村,主要功能是运输,然后才是代步。“老坦克”负荷沉重,是飞奔于田间泥路的交通工具,它与城市中的“凤凰”、“飞鸽”自行车不同,具有古朴的敦厚“范儿”。

后来,农村不允许菜农上街进城搞“投机倒把”,出售和贩卖蔬菜了。农村的“老坦克”便清闲了许多,我只要开口向农民多热闹几声,便能很容易借到他们心爱的“老坦克”了。我在农村的乡间小路上,手把“老坦克”,不停地操练。先学推,再学靠,一边用脚踏、一边用脚蹬,即使有垄沟缺口,也能像当地菜农那样,熟练地让“老坦克”飞奔自如勇往直前。

第二年的年终分红后,我不仅有了多余的钱,更有了紧缺的自行车票。我在白鹤供销社购买了一辆朝思暮想的“永久”牌重型自行车。新自行车入手,我如获至宝,先用干净的毛巾给它浑身上下擦拭得锃亮,随后,向农民讨了纺织的新土布条,将车子三角梁架包裹缠绕,把自行车装扮得像一个面容光鲜、衣着时尚的新郎那般,并留出一个空间,到派出所里砸上“钢印”。因为,在当时的农村,自行车的身价珍贵,丢失找车,是司空见惯的常事。“老坦克”,尽管是用钢骨铁身炼就,可骑久了,也百病丛生。所以,我无师自通地学会了修理和保养。换辐条、上链子、补轮胎……

在广阔天地中,沙路泥路、大路小路,直路弯路、水沟缺口,自行车铃声相闻,“老坦克”身影无处不在。当地村民对“老坦克”十分爱惜。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即使是路遇吴淞江河道,“老坦克”也往往和人一起在渡口乘船,摆渡过河。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然而,“老坦克”奔驰在绿色田野上的画面,依然在我眼前栩栩如生,难以忘怀。

春风吹绿江南岸,富裕了的江南农村,“老坦克”退岀了历史舞台,换上了“电瓶车”和摩托车。“永久”“凤凰”“飞鸽”变成了“奥迪”“宝马”和“奔驰”等交通工具。

从水路、泥路、柏油路到高速公路、轻轨地铁,一路演绎着生活的精彩。然而,风水轮流转,近年来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大潮,在现代都市里又复兴回潮了。车型花样不断创新,品牌更是琳琅满目。“老坦克”的功能有了新的转化和提升。由原来的代步和运输,转化为休闲娱乐和时尚健身。“老坦克”脱胎转身成为了“新宠”。城市的大街小巷,湖滨河畔,公园湿地,景区步道,都闪现着精致轻巧、造型美观的新形象。

“老坦克”,从稀缺到寻常,从沉重到浪漫,从实用到时尚,一段乡恋,弥漫着乡愁,记载着时代的变迁,讲述着一段令人难忘的人间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