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日本陆自步枪子弹“造不如买” 美国隐形机将终结 日本航空工业?
第17版:军界瞭望 2021-01-11

美国隐形机将终结 日本航空工业?

日本企业组装生产的F-35A战斗机对外展示

日本媒体幻想未来F-35战斗机能保证空自作战优势

日本电视台播放的X-2试验机正面照

从日本媒体近期报道看,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该国最大的打击是奥运会推迟,东京将经济振兴的赌注全压在这届奥运会上,希望获得大笔收入,刺激国内经济,结果“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令人意外的是,日本防卫省也跟着倒霉,因为它本想靠着体育盛会所产生的“边际效益”滋润自卫队庞大的军购,尤其进口美制F-35隐形机能手头宽裕些,现在只好另作打算。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1年,日本确定航空自卫队未来主力是F-35A,首批装备42架,除最初几架进口整机外,其余都由日本公司引进技术,从组装部件开始,过渡到授权生产。为此,2013-2015年,防卫省向负责F-35A项目的三菱重工、IHI、三菱电机公司拨款1716亿日元,为生产作好准备。然而,2018年12月的日本安保会议作出“增购F-35”的决定,将采购数从42架增至147架。因嫉妒邻国国产隐形机纷纷服役,为尽快让F-35系列形成战斗力,自2019年起,东京改变初衷,直接从美国购入整机,放弃国内生产。要知道,当初F-35首次进口时,执政的自民党向国民保证,“少量采购,大量自产”,扶植本土航空工业,2018年增购F-35时,自民党也向执政同盟公明党承诺,追求最大限度的美国技术转让。可不到十年,日本对F-35的采购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日本《丸》杂志披露,日本政府的变脸,一大肇因是本国公司实力不足。按照2011年的引进计划,三菱重工负责生产主要部件,IHI进行飞机总装和检测,三菱电机负责雷达等航电设备。2013年,三家公司开始组装首批两架F-35A,并逐步扩大产能,安装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2015年,要达到年产6架,2020年完成全部42架飞机的生产后,三家公司应具备生产F-35A的能力。可几年间,三菱重工被查出产品不合格,IHI搞不定美国供货商,三菱电机和防卫省的合同谈不拢,日产F-35陷入停摆。

三个倒霉蛋“凑一块”

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更是日本老牌军火生产商,三菱重工有很丰富的军工生产经验,因此防卫省才把最重要的F-35部件工作交给它。然而三菱重工却在最基础的产品质量问题上翻了车。2013年,三菱重工的小牧南工厂生产出两架F-35部件,送往IHI进行组装,这些部件全因质量原因被退回。“难兄”身边还有一个“难弟”,三菱电机把“效率低下”的老毛病发挥到极致,它应在2013年与NCG公司签订电子元件生产合同,由NCG供货,2013年完成7部机载雷达,2014-2015年完成3套被动红外探测系统。可直到2016年底,两家公司还在扯皮,合同还没签好,2014年就该交付的电子元件,2019年才到货,生产计划完全作废。

与这两家“问题公司”相比,IHI完全是“躺枪”。由于美国不肯提供航空发动机技术,日本必须从美国进口F-35A所需的发动机成品,可本应2013年运抵日本的两台发动机,美方却以优先保证本国军方需要为由,直到2015年都没到货。首批订单就如此拖沓,未来日本想足额准时获得发动机就是空想。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多年的经济低迷,加之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日本军工业规模缩水,工厂裁员,产业工人基本盘小得可怜。日本《军事研究》承认,本国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愿进兵工厂,不愿学技术,致使日本军工企业缺少技工,品质水平下滑,除了半导体等少数行业,制造业水平远不如昔日引进生产美国F-15战斗机时那般拔尖。可日本政府仍按当年的技术标准来制订F-35的引进生产计划,结果到了2016年,组装F-35才刚刚开始,想大规模授权生产自然遥遥无期。

饮鸩止渴毁未来

据悉,日本新一轮采购的F-35的单价是147亿日元,比2017年2月美国国防部提出的107亿日元报价高出近40%。日本原想2020年举办奥运会,会有大量运动员、官员、游客抵日,带来大笔收入,进而冲抵部分资金缺口,可由于疫情,“奥运红利”破灭,日本政府要维持F-35的购机款,就得从别处想办法。鉴于日本三大自卫队矛盾巨大,光在防卫费里面“拆东墙补西墙”,无济于事,据日本《航空情报》披露,防卫省已决定削减国内航空研发方面的费用,包括X-2试验机在内的很多项目很可能不得不压缩。

这还不算,由于防卫省确认F-35改为从美国整机采购,自产计划已无必要,日本三家承包商当初为组装生产F-35而准备的厂房、机器设备乃至招募的员工全成了无用之物,成为三家企业甩不掉的包袱。相对这些实际损失,日本政府与国内企业之间互信的丧失才是最致命的。《航空情报》主笔井上孝司批评,由于日本航空产业本是短板,要想补齐,需要政府和企业一同发力。政府必须出台扶持政策,给企业试错改正的时间和机会。企业在接受任务后要全情投入,不能只顾自身得失。这些都在40多年前日本引进美国F-15战机时做到了,但此次引进F-35,政企双方却“始乱终弃”——日本企业为了获得订单,竞标时空喊口号,得到订单后工作拖沓;日本政府不深入调研,只凭经验和想象制订不切实际的计划,当企业出了问题时,政府不但不扶持,反而“甩锅”,推翻原有计划,让企业遭受巨大损失,造成“双输”的局面。

井上孝司认为,今后日本企业对飞机研发这类需要多厂家、多部门合作的大项目会顾忌颇多,不愿参与。更有甚者,为了防止被政府指派,一些公司会直接裁掉有关航空业的部门,这将从根本上动摇日本航空产业的根基。一句话,信任是最脆弱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朱京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