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永葆爱心 中国首创用图文对照教儿童识字 2020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公告
第6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1-01-11
《新编对相四言》昨天在沪展出,澄清世界教育史一个事实

中国首创用图文对照教儿童识字

◆某一版本的《绘图日用杂字》内页

◆穿越的“私塾先生”为观众介绍《新编对相四言》 樊洁 摄

本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500年前的儿童是如何识字的?15世纪的中国启蒙教材是怎样的?昨天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幕的“湮没的故事:图文识字课本的传奇”展览,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蒙学课本《新编对相四言》以及其他在我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蒙学课本。

第一展区介绍了五百年前的识字课本《新编对相四言》的发现过程。现藏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的《新编对相四言》为1436年刻本,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图文对照识字课本,2015年我国出版了该书的影印本。该书的“重见天日”,澄清了世界教育史上一个被误读了几百年的事实——《新编对相四言》问世200多年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编写出欧洲第一本幼儿插图读物《世界图解》。也就是说,中国是目前可以有书本考证的最早创造出利用图文对照方法教儿童看图识字的国家。

策展人、华东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介绍,“蒙养之时,识字为先。”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出现了供儿童识文习字用的蒙学教材,如《史籀篇》《急就篇》等。到了南北朝、隋唐,识字教材分为了两路。一路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它们为官方所承认,编法雅驯,士大夫们推崇备至,千余年来影响最大、使用最广。另一路则是主要流传于民间,汇聚百姓日常生活实用中所见所需字词,按类组织编撰而成的非正规识字读本,宋以降广为流行,统称“杂字”。这类不同于“三百千”的“杂字”类蒙书,以平民子弟日常实用为目的,摒除空泛的说教,反映灵动的生活色彩,将识字、知识、职业生活融为一体,在传授与农工商有关的实用技艺过程中,成就了一种经数百年历史变迁、嵌入生活而独具特色的教育方式。

此次展出的实体读物都极具史料价值,其中有1371年金陵王氏勤有书堂的《魁本对相四言杂字》。1912年广记书局发行的《绘图中西日用杂字》,涉及涵盖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生活百科,尤其后面英语部分,用汉字标注的音标发音。这种“洋泾浜”口诀的英语学习方式,也成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