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卡口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本报讯(驻临港记者 杨欢)昨天,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完成验收。至此,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全域封关验收。
2020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批验收”的原则,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规划面积16.29平方公里,已于2020年5月12日封关运行;二期规划面积9.02平方公里,包括芦潮港区域南港区块和浦东机场南部区域。
其中,芦潮港区域南港区块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目前新建了5.1公里围网、4.3公里巡关道、2处卡口、2300平方米海关管理用房、2.4万平方米查验场站,并按要求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卡口信息化控制系统等。
浦东机场南部区域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实际围网面积7.032平方公里。该区域已新建19.2公里围网、19.9公里巡关道(含10座巡关道桥)、3处卡口,以及2个专用通道、3100平方米海关管理用房、3.85万平方米查验场站,也同样按要求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卡口信息化控制系统等。
昨天,由上海海关牵头,上海市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实地勘察围网区域的卡口、查验场地、监控室等海关监管设施设备,经集体评审后决定,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完成验收。
作为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实现“一线”充分放开,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申报的以外,“一线”对于不涉证、不涉检的货物,采用径行放行,企业可以直接提货、发货;“二线”由以往区内外企业双侧申报制度改为区外企业单侧申报制度。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行后,中国商飞下属的总装制造中心——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也进入围网内。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副处长张俊介绍,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二期的浦东机场南部区域,主要围绕商飞总装基地进行规划,总体上按照航空制造、航空服务和航空物流三个产业领域展开。
昨天,中远海发、中复神鹰、洛阳钼业、中创物流等20个洋山特殊综保区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高端航运服务、民用航空、大宗商品、生鲜冷链、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业态,项目总投资额约105亿元。
据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介绍,目前新片区海关注册企业已达3200余家,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海关注册企业899家。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国内首单径予提发货、国内首单跨口岸国际中转集拼、国内首单全球大型设备集货采购货物进境免备案手续创新业务相继落地。
记者了解到,在完成二期封关验收的基础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接下来还将启动三期扩区,把芦潮港区域3.63平方公里区域,以及浦东机场南部区域拖机道纳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