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陆梓华)今后,上海高中育人方式将迎来一次改革——高中学生将普遍掌握至少2-3项体育技能和1-2项艺术爱好与特长;考试内容将进一步优化,通过创新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以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这是从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今天上午印发的《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传出的信息。
劳动素养纳入综评体系
据悉,《实施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解决当下教育教学的瓶颈问题,将给教育教学带来新变化。
《实施意见》透露,上海将坚持五育融合,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在德育方面,凸显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在高中探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课程,持续建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在智育方面,聚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对接国家基础学科“强基计划”,做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的市级学科发展基地学校。在体育方面,实施体育素养评价,要求学生普遍掌握至少2-3项体育技能。在美育方面,探索美育素养评价办法,使学生普遍掌握1-2项艺术爱好与特长。在劳育方面,制定普通高中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持续培育特色普通高中
未来,上海高中校园也将迎来一次变身。“未来的校园,要让师生有一个人发呆的空间,两个人对话的空间,三五个人相互交流的空间。”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其一,在学校校舍建设方面,基本实现从行政班教室向学习空间延伸,按照选课走班教学和育人方式改革需要,建设融合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技术装备于一体的个性化学习环境,重点推进学科教室、微实验室、数字化学习空间、图文中心、公共开放空间等个性化学习空间建设。其二,在教育装备建设方面,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从共性标配向个性定制延伸。其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支持信息化环境下的理化生实验教学、在线虚拟实验教学等,建构“线下线上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据悉,市教委正在研制上海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从2021年9月起,上海高一年级所有学科将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的空中课堂也在紧锣密鼓录制之中。
此外,根据要求,上海将持续培育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分批命名10所左右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对命名5年以上的特色普通高中开展复验;将支持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特色发展,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高质量普通高中学校;支持五大新城创建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秀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最终形成城乡分布合理、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高质量特色发展格局。
加大优秀师资合理流动
今后,上海将加大教师编制统筹调配力度,配足配齐各学科教师和心理健康、生涯发展、劳动教育、卫生保健及信息化等方面教师;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进入普通高中学校教师队伍;加大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做好区级统筹,逐步实现各校优质师资的均衡配置,建设开放的教师队伍聘用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施在职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计划,逐步提升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创新教师培训方式,为教师提供分层、分类、分学科(专业)的培训支持;健全校长任用制度,完善校长培训体系和考核机制,积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普通高中校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