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我在贵西 守望春天
第7版:上海新闻 2021-02-04
昨日立春,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抗疫封闭管理小区经历“寻常一天”——

我在贵西 守望春天

“大白”志愿者为居民分送快递物品

听到很可能快要“解封”的好消息,小学生沈博文在家门口挥起了小红旗

首席记者 姚丽萍

昨天,立春。

贵西小区,防控疫情封闭管理进入第11天。

一早,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贵西社区党总支书记方皖瑾在弄堂里升起五星红旗,新的一天开始了。

记录隔离小区在立春这一天的生活图景,观察非常时期老城区独特的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听见一个共同的声音——我在贵西,守望春天!

“大白”来啦 居民心不慌了

疫情,总会改变点什么,贵西小区也不例外。

这几天,每天早上升旗,每天傍晚降旗,在贵西小区,是新鲜事,也是日常功课。方皖瑾,做了多年社区党总支书记,疫情,让她多了一样新身份——升旗手。

今年1月23日凌晨,贵西小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可疑病例,24日,贵西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开始封闭管理。二级旧里,百年老屋,马上就要等到旧改征收了——贵西小区,就像一个普通人,原本在城市变迁中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不料,一波疫情,打破平静。贵西小区,顶得住吗?

“顶得住!你听听,我的声音是不是蛮清朗的!”方皖瑾在电话里那头神清气爽地跟记者打着招呼。这声音,听着的确状态不错。可同事们都说,前几天,方书记累到脸肿了脚也肿了。

疫情突袭,紧张、烦劳、疲惫,都是难免的,但若以为百年老弄堂会因此晕头转向没了章法,那只能说明你太不了解“她”。

南京东路街道,位于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人称“城市之心”。北京东路、西藏中路、厦门路、贵州路,围出一片老弄堂,这就是贵西小区。在这里,二级旧里石库门老弄堂,上百岁的房子,不稀罕。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文化,让“城市之心”的基层社会治理,自有章法,非常时期,更见不寻常。

百年弄堂,面对疫情,正面迎战,兵贵神速。南京东路街道成立贵西小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群众宣传动员、防护物资保障、居民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管理、社会舆情应对。1月23日上午,“大白”来啦——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捷、武装部部长许永楠,第一时间受命带领街道18人突击队进入贵西小区,和小区居民、社工并肩作战;黄浦区区级机关、兄弟街道、消防支队火速增援,共计60余名“大白”分成27个群众工作小组精准对接,按门栋包块全力开展防控。一时间,贵西小区所有居民,人人都收到了防疫用品包、《居家封闭管理告知书》和《居家封闭温馨提示》。

“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总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小区分成5大块,27个工作小组分片包干,每一块都由熟悉小区情况的社工担任块长,协助‘大白’们迅速进入角色。”方皖瑾说,1月23日开始的流调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3点才全部完成。让“大白”们特别感动的是,当深夜敲开居民家门的时候,居民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大白”来了,辛苦啦!

“大白”来啦,居民就没那么心慌了。早上升旗,傍晚降旗,更让居民人心安定,防控战斗更有力,虽然大家隔离在家,不能出来参加仪式,但是国歌一奏响,百年老弄堂格外有了精、气、神!

有菜也有粮 保障户户都到位

午饭时间,不少居民家里都少不了一道菜——大白菜。虽说现在的日子不缺美味佳肴,但“百菜还是白菜香”,尤其是,这些大白菜是“友邻”蔬沣园生鲜超市雪中送炭的心意,也是“大白”们肩扛手提一户户送到家来的,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5000斤大白菜,怎么分?一人一棵,比较困难的居民,多分一棵。然后,从贵州路297弄大门出发派送。5个主弄堂、二三十个支弄堂里,出现了贵西小区有史以来最奇特、最壮观的运输景象——几十位“大白”,一袋袋大白菜,一辆辆小推车,提着,扛着,推着,一趟趟送到居民家中。

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后勤保障,也是抗疫头等大事。南京东路街道积极对接黄浦区商务委和盒马、叮咚买菜、光明集团、世纪联华、八仙宁波路菜场。自封闭日开始,每天早晨,光明早餐车就停靠在小区隔离线外,当然,是无接触销售。

如果老人不会用手机App下单怎么办?放心,街道帮忙制定了套餐勾选清单,盒马迅速沟通协调,特别设置了从15元-30元不等的5种温馨套餐,以零售价7.5-8折的价格给到用户,确保不用智能手机的隔离居民也能享受到送餐服务。

每天,“大白”们上门收集居民用餐需求,再由街道将订单信息汇总发送给供应商。次日,供应商将订单配送至无接触送货点,“大白”再一一送上门。不少订单里,都配送了鲜花和问候卡片,别致又温馨。

“午后音乐会” 响起《春天的故事》

下午两点,贵西小区居民志愿者虞心婉家的“午后音乐会”开始了。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60多岁的居民虞心婉打着拍子唱着歌,老伴陈汉民吹着口琴伴奏,“大白”兼任临时“录像师”。

在贵西小区,陈汉民、虞心婉夫妇,可是新闻人物。虞心婉身患癌症二十多年,却一直热心社区公益,还是小区合唱队、编织小组的活跃分子,大家都说她心灵手巧热心肠。封闭管理期间,不能出家门,擅长吹口琴的陈汉民,口不离琴。立春,吹什么曲子呢?《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都很好呢!老陈就站在自家窗前吹起口琴,窗台上,瓶瓶罐罐,插满了水养的花花草草,午后的阳光洒进来,养眼。

距离虞心婉家不远,是四年级小学生沈博文家。小男孩站在家门口,戴着口罩,一手挥舞着小红旗,一手打着“V”字胜利手势,“大白”特地为他照相留念。

为了纪念这段不寻常的日子,沈博文专门写了篇作文,作文里说:“爸爸妈妈不能去上班,一人一台电脑,在家办公。我也每天按时起床,认真完成寒假作业。我还会做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棒棒的!我觉得最辛苦的还是工作人员。听说他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每天都要为小区全面消毒,连角角落落都不放过。他们真的很忙碌,定期给我们进行核酸检查,给我们送快递,帮我们倒垃圾,统计所有居民的体温,还送给我们很多蔬菜和食品……大冷天,我们都坐在温暖的家里,吃着可口的饭菜,他们却要在室外忙碌。”

昨天,沈博文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小区很可能快要“解封”啦!沈博文大喜,把自己攒的所有小红旗都插在了弄堂里。他说,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真好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新冠病毒彻底打败!”

“喇叭”发新声 抗疫很有战斗力

傍晚,万家灯火次第点亮。封闭期间,贵西小区的夜晚,比往常更安静。若是往常,这时候,“小喇叭”的“晚安提示”该响起来了。

贵西小区,一向有居民自治的传统。进入新年,贵西小区业余联防队就35岁了。35年来,每天晚饭后,巡夜“小喇叭”边走边喊:防火防盗,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关好门窗……一条条弄堂走下来,足一个半小时,小喇叭的“晚安提示”才算完成。“晚安提示”,单调是单调了点,效果还真行,老弄堂,防火防盗,一直太太平平。

不过,社区治理,没这么简单。近年来,申城中心城区人口流动加剧,老弄堂里的老居民不断迁出,外来流动人口不断进入,如今,贵州社区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了社区总人口的2/3。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调解邻里纠纷,也是业余联防队的一大职能。对所有业余联防队队员,都有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要求——发现问题,可先行处置,就处置;无法先行处置,就即时报警并告知居委会。有突发,无处置,在贵州社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百年老弄堂,平时自治基础好,到了非常时期,就不怕没有战斗力。

只不过,封闭管理这些天,“小喇叭”暂时不用“晚安提示”了,换了新功能。白天,“大白”手提小喇叭,一圈圈喊,喊什么呢?你听——居民朋友们,大家好,请做好居家隔离防护,不要随意出门。你再听——预告核酸检测时间,安排检测事宜,服从志愿者安排,依次检测不漏检,千万不要擅自前往啊!

“小喇叭”,上海话、普通话,轮番播报,“老土地”、新居民,统统都听明白听进去了,抗疫,就这么有秩序有章法。

立春,经历了抗疫封闭管理的“寻常一天”,再回头想想这十几天的经历,贵西小区的居民们更加确信——百年老弄堂,很有战斗力!我在贵西,守望春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