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昨晚,随着《致祖国》的歌声响起,复旦大学相辉堂内的掌声经久不息。2021年是复旦大学老校长谢希德诞辰百年。昨天,复旦大学校园原创大师剧《谢希德》连演两场,讲述这位中国共产党党员、物理学家、新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坚守初心、矢志报国的一生。
三幕戏写意写实并重
谢希德是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科和表面物理学科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物理学科研机构建立与发展、科教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及物理学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全剧以谢希德辗转求学、毅然归国、勤于教学、扎根科研、出任校长、奋斗终生为主线层层展开,从青年到暮年,三幕戏写意写实并重,追忆其献身祖国的一生。
自厦门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谢希德在世界物理学界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在五星红旗召唤下,谢希德回国决心无比坚定,她和丈夫曹天钦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取道英国返回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第一幕中,她深情地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大雁:在寒风萧瑟万木凋零的严冬,不得不离开家园;如今春回大地,我要振翅飞回祖国故园,去耕耘,去奋斗。”铿锵有力的话语、细腻坚定的情感,她就是这样以坚定之志,突破重重封锁,学成归来报效祖国。1952年10月1日,谢希德夫妇抵达上海,时值国庆,耳边传来《歌唱祖国》的歌声,二人驻足倾听,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歌颂祖国的澎湃乐曲,更是吹响新时代奋斗的号角。
1983年,谢希德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为复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99年,病重住院的她仍在坚持工作,病房里摆着电话、传真机和电脑,珍惜每一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历史变革与生活琐事的大小相映所形成的推进链条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一个可亲可敬的谢希德形象,为观众发现、认知乃至拥抱谢校长创造足够的空间。
三主角感受历史沉淀
同往年一样,大师剧由复旦师生倾情参演。“每每想到排演的场景,心情还是会跟着剧情起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受复旦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专职辅导员、老年谢希德饰演者王秦为老校长的人生历程和精神力量深感震撼。
饰演青年谢希德的克卿书院学子、2020级护理学院本科生陈玺竹感叹:“参演大师剧的过程,正是对大师精神的感悟。希望能演绎好谢希德先生的家国情怀,求学治校的眼界与心境,演绎好这样一位党员前辈、一位真正纯粹的师者。”
“看完大师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希德书院学子、物理学系2020级自然科学试验班伊萍观演后说:“我想,身为新时代复旦青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始终铭记谢希德先生的伟大精神,心怀祖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大幕落下,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班辅导员韩志周心中感慨万千:“今后更要学习先生高尚的爱国情怀扎根科研,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
为弘扬老校长精神,提升学生文化艺术涵养,繁荣校园文化,复旦大学于2017年正式启动的校园原创大师剧工作,已成为书院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五大书院分别围绕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陈望道、谢希德五位老校长的故事,推出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巍巍学府》《颜福庆》《陈望道》《谢希德》,累计上演21场,线下观摩人数超过一万人次。大师剧融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让师生在“编、排、演、观”的过程中感受大师的精神品质,重温复旦历史,弘扬复旦精神。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