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一台同唱红戏 四地共展宏图
第9版:长三角/封面 2021-04-13

一台同唱红戏 四地共展宏图

《共产党宣言》

《田汉》

《红色的起点》

本报记者 朱光

今天,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启幕,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大戏院上演,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首个大型沪苏浙皖红色主题文化演艺盛会。

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在迎接建党百年之际,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汇聚了9台代表长三角最高艺术水准的大戏,以“红”为主题,共同讲述好红色历史、传播好红色文化,为文艺党课注入创新形式和生动范例,同时也成为长三角公共文化新的探索注脚。

1

红色文化打开新天地

红色,是长三角的共同基因。1921年起,上海以党的诞生地为标志,打开了一片红色文化新天地。而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中,无论是今天上演的黄梅戏《共产党宣言》,还是5月8日、9日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带来的锡剧《董存瑞》,既有地域曲种特色,又有红色文化这一“共同语言”的剧目,以舞台演艺的方式再现党史、革命史……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讲述了1927年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员林雨霏不顾安危,坚持亲手刻写油印《共产党宣言》“小册子”,传播革命火种,鼓舞工农群众和进步学生。不幸被捕后,她在狱中仍以对信仰的坚贞和神圣的使命感,感召和教育青年一代,不仅实现了“小册子”的传承,更以宝贵生命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宣言。

红色文化洪流中,也融入了共产党人在长三角活动的足印。话剧《守护》聚焦第一部党章的“守护者”、宁波人张人亚。他曾在上海静安寺以银匠身份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后来回乡将一只皮箱托付给父亲,内藏珍贵文献资料。话剧展现了一群与他一同参与守护宁波的百姓群像。

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上海演艺大世界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指导,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承办,汇聚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以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的顶级演艺团体,将发挥协同叠加效应,传承长三角红色基因。展演至6月24日,以大光明文化出品的话剧《红色的起点》闭幕。

2

海派文化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是发扬长三角城市文化的平台。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张颂华表示:“上海大剧院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作为‘演艺大世界’中剧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剧场塑造城市精神的责任,也是精神产品的孵化地,具有出品精品力作,弘扬海派文化的责任。”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下属的上海歌剧院,此番带来的歌剧《晨钟》和《田汉》,就是以西方艺术形式表达红色文化主题的海派文化佳作。

对电视剧《觉醒年代》记忆犹新的观众,将在4月17日、18日上演的歌剧《晨钟》里,重温“南陈北李”的热血情怀和革命信仰。5月同样由上海歌剧院带来的歌剧《田汉》则体现了文艺战线上没有硝烟的斗争。歌剧,本身也诞生于城市,是属于城市的舞台艺术。参加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的这两部歌剧,也正是以艺术的方式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而中国话剧的诞生,是以1907年春柳社在上海上演《黑奴吁天录》为标志。话剧也是舶来品,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浙江省演艺集团史诗话剧《雄关漫道》上演,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强敌围追堵截,在迷惘、焦灼、痛苦中依然凭坚定的理想信念,迎来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决定性时刻。

闭幕大戏话剧《红色的起点》,则是提醒我们离出发地再远,也要不忘初心。根据叶永烈同名46万字著作为蓝本,该剧选取了共产党建党前后的重要时间节点,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此次展演以话剧、歌剧、舞剧、戏曲、情景剧、史诗剧等多元方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断面,如果连贯起来欣赏,将更加深邃而全面地认识到仅仅百年前,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信仰的年轻人,是如何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共同利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乃至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他们不仅活在舞台上,也点亮了我们的生活,直至今日,即将迎来建党百年之际……

3

公共文化交流与输送

可以说,以“红”为主题的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是对城市文化在舞台演艺呈现方面的全面展示。长三角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不仅限于舞台,此前在公共文化的空间和内容方面都有相应的推进与行动。

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是颇受长三角乃至全国剧场欢迎的人物——他一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来了。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加过合肥分会场演出的他透露,“好的剧目就是会带动‘文旅融合’”。《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主场”上海演出时也是一票难求。当以公益票价格送往合肥时,上海还有一批观众算了一笔账,百元左右的公益票加上火车票和一晚食宿,也就和上海的演出票价格差不多。因而,颇有一批上海观众托合肥朋友先买了公益票,再赶到现场看演出……“优秀作品,也会加快城市沟通。”陈飞华表示,“现在大家都希望我们可以在上海‘驻场’演出,成为真正的红色文旅新业态”。

与此同时,“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推出了百佳空间、十佳设计师以及最美空间等系列获奖名单,可以勾勒出未来长三角美好生活空间的大致模样,聚焦了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和跨界文化空间等,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也助推了历史建筑、工业遗存、水岸和乡村等空间的转型升级。

在城市处于微更新的阶段,无论是该大赛评委——江苏省文化馆馆长戴珩,还是同济大学建筑学教授张松等,都认为中心城区小微空间的细微改建,对于生活在国际大都市中的居民而言,有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但也更需要建筑师的创造力和共情力。

而在相对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块,把工业遗址更新为文创园区,也是城市工业转型、文化创新的新通衢。由原国营第七印染厂改建而成的长三角路演中心,位于金山,早在宋代已是官方驿站。如今则将打造成长三角路演的主舞台。合肥的“合柴1872”也是基于窑厂、柴油机厂的历史演进之后,化身为艺术文创园、网红打卡点。在保留工业时代建筑符号的同时,这里也烙下了城市记忆,进而带观众进入全新的文化旅程……其中,由铸造车间改建的“合肥家电故事馆”,让人穿越了时空。

如果说,被空间大赛“发掘”的美好空间,勾勒了生活的轮廓,那么2021上海市民文化节新增的三个长三角分会场,则是公共文化内容的输送与交流。3月28日启动的这一节庆,主题为“同庆建党百年,共享人民节日”,首次联动了浙江温州、江苏苏州、安徽芜湖三地,并将在这里举办长三角青少年曲艺大赛、长三角音乐大赛、长三角江南民歌大赛、“缤纷长三角”系列展示交流等活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