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伦仲
“瓮糨糊”的绰号是他做油墩子时叫响的。顾名思义,“瓮”,是上海人家熟悉的钵头,做油墩子少不了搅拌好的面糊,糨糊放在钵头里,“瓮糨糊”正好是一个叫得响的名字。
“瓮糨糊”三十开外,性子急,做事麻利,但“瓮糨糊”再性急,终身大事却急不出来,单身狗一枚。
“瓮糨糊”的家在上海内环以内,是私房。他住一楼,房门朝北,开门见人,是个热闹地段。一段时间里来找他租房的人多了去了:有一条弄堂里的邻居,有天南海北的外省人,给的租金也颇优厚,一句话,看中的就是他家沿街面的房子,过往行人来来往往,卖货方便。
“瓮糨糊”从不动心到急吼吼。他想,租给别人做生意不如自己赚钱。可“瓮糨糊”毕竟工资不高,做什么生意才能本小利大呢?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做油墩子的生意:操作简单;行人走过路过买一只解解馋,符合上海人的心理。
街坊邻居都说,别看“瓮糨糊”戴副眼镜,斯斯文文的,但动起小脑筋来门槛精——“瓮糨糊”的油墩子价格随行就市,人家卖一元两元一只,他便定价一元五角、两元五角。遇到天寒地冻,油墩子销路好,他再悄悄涨一点价……
“瓮糨糊”看人给货,但从来不欺侮“弱势群体”。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来了,他客客气气地招呼道:“阿婆,稍等哦。”等什么?他要把炸好的、滴了一段时间油的油墩子再回锅炸一下。这样的油墩子金黄锃亮,吃口松脆,咬进嘴里就放不下了。“瓮糨糊”还有一个“绝活”,不同季节里用不同的原材料。比如萝卜涨价时,他就在油墩子里加些卷心菜……
“阿哥,买只油墩子!”
天知道“瓮糨糊”是怎么被这个女声吸引住的,他抬眼向对方看去,这一看,顿时被一双大眼睛吸牢了。他认出来了,这不就是隔壁弄堂胖笃笃的盐城姑娘,今天怎么也来买油墩子了?“瓮糨糊”第一次觉得这姑娘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两只大眼睛里射出的光芒照得他全身暖洋洋的。
“瓮糨糊”来劲了,姑娘买一只,他给一双,美其名曰:买一送一。其他客人看不懂了,不过,要指望“瓮糨糊”也来个买一送一,没门。
“瓮糨糊”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一天,“瓮糨糊”终于对姑娘发出了邀请:“阿妹,你到我屋里厢去坐坐。”盐城姑娘顺水推舟,走进了“瓮糨糊”的家。她看到“瓮糨糊”家里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前铺后屋,只要日后两个人不怕吃苦,做点小生意倒是不愁没饭吃。这一想,心里卷起阵阵涟漪……
很快,盐城姑娘的肚子也升起了金灿灿的“墩子”。我们这帮邻居们都替“瓮糨糊”开心,因为大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勤劳致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