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精美的《鱼跃》摆件 风凌石·小卧龙 觅得残本藏晚乐 难忘岁月的宣传画 《打虎上山》话瓷塑
第18版:民间收藏 2021-04-28

风凌石·小卧龙

小卧龙 摄影:吴 勇

◆原 野

六年前的一个周末下午,在钦州路花卉市场觅得这方风凌石(如图)。风凌石是8亿年前震旦纪形成的硅质石头,色泽丰富,常见有黄色、灰白、灰黑、紫红、肉红色等,硬度为4-7度,呈半透明状,击之有声,质地可与碧玉、玛瑙媲美。结构呈细条、团块、互层等不规则状。由于人们采集的此类奇石通常裸露在大漠戈壁地表,经千万年风沙吹蚀磨砺,会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线,并塑造出似景似物的丰富形态,其中形似山峰的石头常以灰黑色石质构成山体,以白色覆盖在延绵的山顶或点缀在山坡上,运气好的话还能见到珍贵的酷似白雪皑皑的冰峰奇景。这种叫做风凌石的奇石被誉为大漠中的瑰宝。

我购得的这方奇石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连座),体量不大,色泽呈灰白色,古朴而淡雅,沉稳而灵动,造型相当别致——石体棱面凹凸有致,整体似龙,呈卧姿,下身醉卧大漠,上身向上,头略微朝下俯视荒野,浑身布满凹凸不平的龙鳞状瘢痕。因石体不大,我称之为“小卧龙”。底座采用红酸枝木量身定做,外形简洁明了、线条流畅,石体随形入座,沧桑却不凄凉,朴拙而不失灵气,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独出机杼,韵味悠长,颇具独特的沧桑美和残缺美。若将其置于一方案几或书桌之上,便有一种接近大自然、融入原生态的情趣,真是令人赞叹。

传统赏石讲究“瘦透漏皱”四个标准,但都不外乎于从形态上赏析。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往往是悠然自足之人生态度,以平凡的审美心态去描绘,从内涵收敛、谦虚笃静、灵通豁达的角度进行评析。因受条件所限,他们也只能在名山大川寻找精神寄托,聊以慰藉。奇石之所以受到爱石之人的追捧,正是因为爱石者在赏析过程中享受到了美,享受到了“乐生”的情趣,从而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找到了心灵的家园。风凌石的品类丰富多样,形态张力四射,质地密润坚硬,既可以用传统赏石标准诠释,又符合现代人的赏石审美,既可以单品摆放,也可以组合置景。有的玲珑剔透,孔洞遍生,漏月疏风,有江南楼台烟雨之韵。有的形若昆仑,气势雄伟,色韵沉着,给人大气磅礴之感。

风凌石·小卧龙以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令其小中见大,微中显伟,观之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真是一方难得的美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