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花博会筹建现场感怀 好孩子爱劳动(剪影) 罗汉鲫鱼 城市与地铁 手中之物 劳模在路上 三岛情缘
第13版:夜光杯 2021-05-01

手中之物

杨斌

那天在一家面馆吃早点,邻座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颇为健谈。彼此一聊,原来我们同庚,而且还都下过乡。食毕,我站起身子,准备离去。他打量了一下我手里拿的包,问:“侬现在是律师啊?”

我听后哈哈大笑,连连摆手。因为家住六楼,尚未安装电梯,为了减少爬楼次数,每天早上出门,我都要带个包,装入必备的药、水杯和其他零碎。只不过今天拿的是女儿闲置不用的电脑包,比较秀气而已。

这让我想起一则趣闻。美国有个蓝领,每天坐地铁上下班,都随身拿一只皮包。妻子十分不解:“你又不是白领,每天拎只塞满废纸的包,累不累?”丈夫笑答:“没有这只皮包,我只是一个蓝领。有了它,在外人眼中,我就是一个成功的蓝领。”

没想到,今天我手里的这个电脑包,也让别人产生错觉,把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高看成具有专业知识的律师。

看来,手中之物除了实用之外,有时还能作为道具。难怪戏曲里文人手上老是晃动一把折扇,丫鬟手里总是捏着一块手绢,而诸葛亮的手中,无论冬夏,都有那把鹅毛扇。

走出面馆,正值早高峰,我一时好奇,开始观察路人的手中之物。年轻人拿的多是手机,还不时点看;中老年人的手中或是刚买的菜蔬,或是装着护套的水杯,或是各式各样的包袋。

我的目光从各种手中之物上扫过,最后停留在眼前那个时起时落的物件上,久久没有移开。

它是那么地熟悉!小时候,我们天天用它来夹煤球煤饼,后来用上了煤气,它才和煤炉煤球一起消失。没想到它今天又出现在眼前,只是形状变长了,长到可以让使用者方便地夹起地上的果皮纸屑。

是的,它就是环卫工人用来捡拾细碎垃圾的钳子,小时候我们叫它“火钳”。以前我见过环卫工人使用竹夹子,这种加长版火钳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低头瞟一眼自己手里的包,里面装的东西只对自己有用;再看那位环卫工人手中的钳子,尽管成本低廉,外表简陋,却对每个城市居民都有意义。

这些年,城市的马路和人行道变得越来越干净,这当然是因为我们的环保意识强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但是城市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有时候地面上仍不免会出现零星的废弃之物。为了及时清除它们,城市保洁员就用他们的手中之物,人前人后不停地劳作。

不知不觉,太阳已高高升起,阳光正洒向远近各处。虽然不在眼前,但是可以想见:此时此刻,在车间工地,在田间地头,在学校,在医院,在所有的工作场所,那些锤子和镰刀,教鞭和粉笔,听诊器和手术刀,笔和鼠标……也正在它们的主人——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手里,各尽所能,一点一点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