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花博会筹建现场感怀 好孩子爱劳动(剪影) 罗汉鲫鱼 城市与地铁 手中之物 劳模在路上 三岛情缘
第13版:夜光杯 2021-05-01

三岛情缘

薛全荣

今年5月下旬,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崇明举行,令曾经在岛上工作过的“崇明人”喜从中来,早早地谋划届时重返崇明岛参观花卉博览会的种种活动。我更是喜不自胜:五十年前我在崇明岛生活工作过,二十年前我又在长兴岛、横沙岛工作过,“浓浓的岛情,深深的眷恋”油然而生。

1971年,我被分配到崇明岛前哨农场前哨连,以后的九年多时间先后在农业连队、场办工厂、场部机关工作过。崇明岛被称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现在的崇明岛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水清岸洁,空气清新,道路通畅,岛上的人们安居乐业,国际生态岛令人憧憬。而当年的崇明岛与现在绝不可同日而语。那时,春天冷雨潇潇,寒意料峭;夏天蚊蝇飞舞,扑面袭人;秋天树木凋零、萧瑟沧然;冬天却有风刮三天,无雨尘土飞扬,正所谓“爱她不容易”,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沉浸在“与天斗、与地斗”的乐趣中。

我们有开河挑坝时风雪交加“酒洒河堤”的悲壮,有“三夏”(夏种、夏管、夏收)、“三秋”(秋种、秋管、秋收)时“宁误自己,不误农时”的精神,有稳定农场时“我们铁了心,扎根六十年”的豪迈,有通宵达旦在打谷场脱粒机上劳作瞬间睡着又猛然惊醒的危险。当然也有劳动之余的比乒乓、赛篮球、唱歌跳舞的欢乐,有酱瓜肉丝的鲜美、丝丝脆爽的金瓜、个小体壮的老毛蟹,有虽不醺烈却让人“一醉难醒”的老白酒,更有让人期待的每月5日发工资、6日场休日结伴去牛棚镇小饭店“饕餮”的“高光时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虽“苦不堪言”却乐此不疲。那情景,虽已久远却宛如昨日,仍让人眷恋。离开农场的几十年中,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回忆农场生活工作的文章,如文汇报笔会副刊上的《有这样一件往事》、《难忘那年,我们正年轻》等,以及解放日报上的《酒洒河堤》,并且还得奖呢。正所谓“笑忆青葱时,难忘曾经事。岁月不如烟,苦乐皆成诗”。

今年11月,是我们七零届上海知青赴崇明岛前哨农场五十周年。正在筹备的“那个时代,我们在一起”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记忆虽蹉跎,却有诗意的岁月。

2001年,我因工作调动到宝山区工作,当时的长兴岛、横沙岛归宝山区所辖,自然又与长兴岛、横沙岛结缘。

当年的长兴岛、横沙岛,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困难,岛上除了农业和少许捕鱼业,几乎没有经济上的“亮点”,岛上居民生活相对贫困的状况令人不安。为了尽快改变两岛生活生产的落后面貌,我们选派得力干部上岛任职,安排年轻后备干部去挂职锻炼,明确“不脱贫不离岛”;又在财政资金上倾斜,拨出专款用于支持两岛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利用长兴岛天然的深水岸线,引进了振华港机和江南重工等大型企业,由此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而横沙岛的橘子产量年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畅销市场;并支持横沙岛发展“岛外经济”和“税收经济”,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两岛早已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了。

如今的长兴岛、横沙岛环境优美,生态自然,水韵乡味的田园风光令人美醉。清晨炊烟袅袅,白日鸟飞蝶舞,傍晚霞光满天,夜静星光点点。一年四季中,春天草长莺飞,花团锦簇;夏季绿树成荫,蝉鸣林静;秋季桂香扑鼻,果满枝头;冬时暖意浓浓,时空恬静。岛上农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先任横沙岛(乡)乡长后任长兴岛(镇)党委书记的邱水华在我离开宝山区后,仍不时邀请我去两岛。去年10月,他又邀我去横沙岛看看当年的困难户施小弟。记忆中的施小弟家,茅屋濒临倒塌,家徒四壁的屋内光线昏暗,遑论有何贵重物品,而现在却是黛瓦白墙的二层楼房,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一应俱全,簇新的整套家具“弹眼落睛”,楼前屋后绿树成荫……我们刚一落座,施小弟急不可待地历数生活的变化,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地拿出了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写的诗给我们看:“生活甜美尽阳光,岁月静好享安康。水乡巨变不忘本,富民强岛感谢党”,让我这个曾经的“岛上人”欣慰不已。

近日,从报上看到,崇明岛制定了“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崇明岛将打造“两翼齐飞,中部开花,长兴奋起,横沙竞美”的空间新格局,特别是“长兴奋起,横沙竞美”让人期待、憧憬、遐想无穷。

几十年了,淡忘的已经淡忘,难忘的永远难忘。崇明、长兴、横沙三岛让我魂牵梦绕、情愫绵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