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超30座郊野公园和2000公里绿道,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昨天,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上海将建设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生态空间,实现“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
人均绿地达13平方米
规划明确,上海的总体目标是要打造韧性生态之城,主要内容是建设三大体系(公园体系、森林体系、湿地体系),以及构筑两大网络(廊道网络、绿道网络)。
规划明确了生态用地、森林、公园、湿地的多项核心指标。到2035年,上海市域生态用地要占市域陆域面积的60%以上,保有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202万亩耕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3%左右。在湿地方面,河湖水面率达到10.5%左右,湿地保护率50%以上。
在市民关心的公园体系方面,规划指出,上海的城乡公园体系将是多层次的,以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微型公园等为主体,立体绿化为补充。
到2035年,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力争达到13平方米以上,中心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6平方米以上,力争实现全市开发边界内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建设30处以上的郊野公园(区域公园)。
在绿道和廊道两大网络方面,上海到2035年将规划建设2000公里以上的骨干绿道,包括环崇明岛、环淀山湖、沿外环绿带、沿江沿海以及沿黄浦江、苏州河、大治河等重要生态空间的市级绿道。同时将重点推进34条滨水沿路生态廊道建设。
形成“双环九廊十区”
根据规划,上海到2035年将形成“双环、九廊、十区”的生态空间格局。
双环是外环绿带和近郊绿环,外环绿带将成为纽带,向内连接楔形绿地,向外连通生态间隔带,形成环城生态公园带。近郊绿环则将建设一批滨河沿路林带和集中片林,成为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与郊区新城之间的生态间隔。
九廊是以近郊绿环为纽带,向外发散,衔接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大治河、金奉、浦奉、金汇港、崇明的9条生态走廊,宽度均超过1000米。
十区是以大面积农田集中区为主的10片生态保育区,分布在宝山、嘉定、青浦、黄浦江上游、金山、奉贤西、奉贤东、奉贤—临港、浦东、崇明,将整理耕地,促进农林水一体化。
近期六大重点行动
此外,规划还明确,上海主城区将优化形成“一江、一河、一带”的蓝绿生态网络。其中,“一带”是环城生态公园带。同时,上海将建设四大重要生态区域,包括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环淀山湖水乡古镇生态区、长江口及东海海域湿地区、杭州湾北岸生态湾区。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也明确了至2025年的近期六大重点行动。这六大行动分别为:推进四大生态区域的保护性建设、聚焦结构性生态网络空间建设、实现城乡公园体系完善和品质提升、系统谋划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推进区域绿道网络建设。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