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自荣
今年4月10日,我在晚报上披露信息的这场名为“向往崇高”音乐朗诵会,终于5月23日如期举行。我本担心朗诵会可能会陷于平庸,结果却超出我的预判;我年近八十,事先颇感有点“不自量力”,结果——看那台上台下皆大欢喜,真令人欣慰。这亦可算是为我们党即将到来的100岁生日,敬献了一份生日礼物——即使只是一束小小的鲜花,只是一场小小的沙龙式的朗诵会。
此刻,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快乐和感动。我个人微不足道,没有大家鼎力帮忙,无私援助,我什么也做不成。
深深感谢亲爱的观众朋友。我事后才知道,那天上演之前,外面竟下起倾盆大雨。但哪怕狂风暴雨,也不能浇灭观众前来观赏的热情。有的鞋里灌满了水,依然兴致勃勃;有几位还是不远万里从北京飞来。而我这个从头至尾呆在台上的主持,分明感受到观众朋友的专注,他们始终在底下认真地聆听、思索,气氛好极了,也令台上演员极受感染和鼓舞。听说未有一个人中途退出会场的。
我也要感谢晚报对我们朗诵会一如既往的那一份热诚和扶持。20年前,我第一次策办“向往崇高”朗诵会一样,晚报就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真是一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温度的报纸。
我也忘不了,跟着我
不拿一分钱、卖力准备和演出的各位演员,辛苦你们了。我知道你们忙,有的当夜还有演出,连庆功宴也参加不了。动力何在呢?我想归根结底,是“向往崇高”的这一份情结,感召和凝聚着大伙,让人义无反顾地一起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为老百姓的快乐而奔忙。
关于这些可爱可敬的演员同志们,我忍不住还想多说两句。
这回朗诵会,台上要有一架钢琴,是演出的一个特色。因是带即兴的伴奏,我要求不高,尤不想要麻烦那些艺术大家。我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到处寻觅托人,没有下落,而朗诵会举办之日却越来越迫近了。迫不得已,我“倚老卖老”、毫无把握地拨通了大师级艺术家孔祥东的电话。出乎我的意料,孔先生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且不提任何附加条件。诸位可想象我当时的感动。短短一两天接触下来,方知孔祥东是个极天真、甚至孩子气的人。在连排和演出过程中,完全听从调遣。让他伴奏,实在是大材小用,他却乐呵呵地和演员磨合。到演出当天,他还主动要求加演他的一个节目,即他新近奇思妙想形成的作品:自己作词、自己演奏、自己朗诵的《情爱》,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启示。演出中途,很难堪地出了一个事故,造成一档男声小合唱节目夭折,怎么办?临时填补一个什么节目好?我们自然想到了孔祥东,是否可由他再加演一个单独的节目?他毫不犹豫,当即决定为大家独奏“黄河”片断。这首名曲名奏,本就是观众们心里有所期盼的,那激越热情的琴声,更是让我们这些知道内情的人听来震撼、激动。真是好样儿的!
另一个想聊一聊的是马晓辉。我在20年前第一次办“向往崇高”朗诵会时就邀请她合作,那时她已开始为人们所看好。我希望她能演奏《二泉映月》,她欣然同意。这回的朗诵会,本没有安排二胡演奏,但我想让观众高兴高兴,就在演出的前两天,还是千方百计弄到她的电话(时间久了,本有的号码遍找不着),半开玩笑地问她:“小马,你还像从前那样善良吗?”她迅即答道:“当然了,童老师,我还是那样啊!”我就知道事情成了。也巧,朗诵会这天,她整个白天都有空。商量下来,为吻合朗诵会气氛,拉一个《春江花月夜》。下午演出,她上台还制造了一个小插曲。也未打招呼,却仿佛经过排练一般,她“擅自”邀请坐在第一排的她的恩师何占豪上台,两人一起聊聊这个四川娃子当初考上音的种种有趣事情。她还不惜出出自己的洋相,逗得观众哈哈大笑。好极了,我正需要这样的小插曲,以调节会场气氛,实乃求之不得矣。她的表演,又古典又时尚,颇受观众好评。
朗诵会结束了,但这档子事应当不会结束。有人甚至建议:把“向往崇高”做成一个品牌,老百姓会认可和接受的。我想也是。这四个字,光彩熠熠,实在是富有魅力、感召力的。它是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精神包含:善良、朴实、无私、利他、奋进和牺牲等等诸多内容。如果人人都有一份对崇高的向往和追求,那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健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