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前不久正式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这是今年以来针对新型储能的第三个利好政策,其中哪些应该引起重点关注呢?
之前关于新能源配备储能,主要是由地方的能源主管部门来提出相应的要求,而今年的政策则上升到了全国层面,先是7月23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配置储能规模是现有市场的十倍,提振市场情绪;在月底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统筹考虑当地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这给予储能市场发展最重要的产业环境,峰谷价差是支持新能源储能盈利的主要商业模式。
而这次文件又明确了“电网企业”和“电源企业”在新能源消费中的不同责任,由电网企业负责保证性规模,而市场化规模由电源企业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储能达到可调节后由电网给予并网。同时,调节能力的要求也有较大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我国的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同比已经实现了翻倍增长,占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的33%,而在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为89%。华创证券电新团队对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网侧、用户侧统计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0-50%,全球储能市场空间约为5000-7000亿元。
当下储能产业链上的最大受益者是电池与PCS,电池占比最高,达到了60%,同时技术壁垒相对最高、最成熟,是该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而PCS领域,因为其技术较为成熟,先发优势明显,龙头几乎延续了光伏逆变器的行业地位,竞争格局也比较稳定。
随着储能商业模式逐渐明朗,同时叠加电化学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政策支持,储能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可长期关注,逢低配置操作。长江证券 陆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