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
累计形成1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年9月1日苏州自贸片区挂牌,苏州跨入自贸区时代。近日,苏州自贸片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介绍了片区挂牌近2年来制度创新的“成绩单”。
主导产业“智改数转”
2020年,苏州自贸片区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自贸区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今年上半年,苏州自贸片区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投资额等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占江苏自贸区的80%以上。
苏州自贸片区通过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聚焦转型促提升,持续做强主导产业。今年以来已实施“智改数转”项目844个,有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占全国10%;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落地“关证一链通”等创新举措。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在发展特色新兴产业方面,苏州自贸片区通过率先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
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苏州自贸片区着力打造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保税检测、保税维修集聚高地,成为继海南自贸港之后全国第二个获国家支持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地区,开发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80%。
在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方面,新增科技项目2159个,其中三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81%;新增海外创新中心10家;省级以上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达到7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800家(今年年内将达到2000家)。
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出台人才新政30条、外国人才便利化举措19条和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集聚外国人才近4000人,人才总量突破45万人。
优秀案例“全国首创”
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协同试点、“Su-Pay”——面向短期入境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关证一链通”……当天,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发布,诸多创新案例是“全国首创”。
其中,全国首创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设立全省首家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获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委托登记权,扩容苏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发面向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Su-Pay”以全线上审核技术突破“不见面审批”的难点,解决了外籍人士开户身份核验和线上开户的堵点,实际具备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条件。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为此,苏州自贸片区积极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优势,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在“十大案例”中,“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是全国首条自贸区直达国际的数据专线,这一创新举措推动中新两国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合作方面先行一步。
自成立以来,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深化改革,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并首创政务服务“融驿站”模式,发布首批免证事项清单,“三减一优”审批时限压缩65%以上。此外,还发布了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闭环治理,综合营商环境优势更加凸显。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邱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