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主持召开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会议审议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疫情防控关键政策。
面对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会商工作机制,本着对运动员、对奥林匹克大家庭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坚守安全底线,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以实现安全如期办赛的目标。在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共同研究讨论后,决定对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说明。
1
全程实施闭环管理
北京冬奥会将执行严格的疫苗接种政策。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赛运动员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其他人员执行“二选一”政策,即来华前14天完成全程疫苗接种者,入境后直接进入闭环管理;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入境后进行21天集中隔离观察。
世界卫生组织或相关国际组织认可,或相关国家/地区官方批准的所有疫苗均被承认。
此外,从明年1月23日至冬残奥会结束,将实施闭环管理,以确保冬奥会的安全举办。闭环管理涵盖抵离、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冬奥场所。在闭环内,参与者将只能在冬奥会场地间活动,参加与本人训练、比赛和工作等有关活动。闭环内将使用冬奥会专用交通系统。
所有进入闭环内的境内外冬奥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将进行每日核酸检测。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将为无法独立预定赛前或赛时航班的冬奥会各利益相关方提供帮助。
按计划,北京冬奥组委将于10月下旬发布第一版《防疫手册》,12月发布第二版。相关政策还将在《防疫手册》中得到更为详细的说明。
2
票务安排适时发布
鉴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保证参赛各方安全,决定不面向境外观众售票,仅面向境内符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观众售票。境内观众需要遵守的具体疫情防控要求以及票务工作具体安排正在研究制定中,确定后将适时向社会发布。
此外,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正在评估和优化所有活动,贯彻非必要不来华原则。各利益相关方在组团和开展工作计划中也将采用这一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取消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随宾注册类别。
除运动员和部分随队官员入住冬奥村外,所有注册人员都将入住北京冬奥组委签约饭店,遵守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要求。
3
冬奥筹备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2020年底,所有竞赛场馆已如期完工;2021年内,所有非竞赛场馆也将如期交付。2021年2月和4月,“相约北京”雪上项目、滑行项目和冰上项目系列国内测试活动圆满完成;10月至12月,还计划组织10项国际测试赛、2项国内测试活动,以及3个国际训练周活动,对筹办工作进行全要素测试,为北京冬奥会赛时运行积累更多成功经验。
冬奥筹办有条不紊推进,与冬奥相关的各个地标景点也陆续展露新颜。昨天,作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服务保障冬奥的重点项目之一,以“冬奥”为主题的城市公园——北京冬奥公园在石景山区举行开园仪式。10月1日起北京市民可预约免费入园浏览。
北京冬奥公园总面积约1142公顷,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近两倍,其中,水面面积326公顷,绿地面积506公顷。北京冬奥公园位于石景山区西部,紧邻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和首钢滑雪大跳台。
冬奥公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非市政空间的全程42公里马拉松跑道,建设在园区内,举行赛事时不用进行交通管制,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马拉松跑道上注入了冬奥元素“小雪花”路面标识,陪伴着长跑爱好者奔向终点,参赛者可根据雪花数量判断完赛的距离。
此外,即将亮相的“冰雪森林”景观节点紧邻冬奥会比赛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用流畅的“冰丝带”线型连接着冬奥会场、首钢园区、滨河绿带和永定河。与普通“城市森林”景观不同,为了贴近冬奥主题,这里突出冬季景观,种植了油松、白皮松等常绿植物,模拟山地滑雪环境,营造起伏韵律的微地形,构建出多维视角的林荫观赏平台,打造多元特色的森林体验场所。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