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科技带着音乐飞 用匠心传承 以天书为梯  追逐希望  踏智慧前行  奔赴光明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1-10-15

科技带着音乐飞

在《大地之歌》中看中国诗词的“环球之旅”

用杜比全景声技术录制的唱片,能带来怎样的听觉体验?有人说:“就像坐到了音乐会的现场。”也有人说:“从此孟浩然的那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有了崭新画面。”

昨日,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相关活动,环球音乐中国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在杜比影院举办音乐分享会暨文化论坛。众多古典乐爱好者及乐评人在杜比影院,现场体验了古典音乐厂牌DG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制的唱片《大地之歌》中的两支音乐——马勒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第六乐章:告别(节选)以及叶小纲《大地之歌》第六乐章: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送别。

《大地之歌》是马勒晚年作品,在经历了长女的死亡和一场出于政治动机的反犹主义运动之后,马勒不得不辞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接着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这也是他生命终结的原因。因而其创作的音乐中充满着低沉、萧瑟的意味。

尽管执棒上交演绎了两部《大地之歌》并录制了这张专辑,但余隆也是首次在杜比全景声中回到中国诗词所描述的天地之中。他感慨:“科技赋予音乐更多色彩,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那种浩渺意境让人感受更深刻。”

相比而言,叶小纲的《大地之歌》没有那么颓唐。如果说马勒的《大地之歌》是入世的,是阅尽人生后的悲凉;那么叶小纲的《大地之歌》则是出世的,带着几分“看透”的洒脱,“他对中国诗词的理解更东方,更能以留白来铺陈意境。”余隆说。

1908年,马勒从被两度翻译的中国唐诗里找到了慰藉,选择了七首诗(李白、孟浩然等创作),为两位歌唱家和管弦乐队创作了《大地之歌》。

叶小纲熟悉中国古典文学,他重新编排了文本顺序,并在他的《大地之歌》中表达出更为乐观的情绪。这部作品写于2005年,几乎是在马勒去世一个世纪之后。叶小纲说:“在我看来,马勒的音乐充满了幻灭感,但我的作品表达了一个中年人对世界仍然充满雄心壮志。”

从1908年到2005年,中国诗词在东西方两代作曲家的助力下完成了一场“环球之旅”。两位作曲家跨越时空的“同题创作”,丰富了诗词的斑斓意象,也让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通过音乐语言被世界更多人所认识、所喜爱。

特派记者 朱渊(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