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 “零时差”体验进博新品 “一网通办”3年累计办件1.7亿 让城市生态更和谐,这份“上海答案”赞
第3版:要闻 2021-10-16

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

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果

本报昆明今日电(特派记者杨硕 杨一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昨天在昆明闭幕,会议第二阶段将于明年上半年以线下的方式在昆明举行。

在第一阶段会议期间,高级别会议通过“昆明宣言”,生态文明论坛发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倡议,为明年召开的第二阶段会议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凝聚广泛共识、奠定坚实基础。

在昨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第一阶段会议取得了三大成果。

一是凝聚广泛政治意愿,形成强大政治推动力。9位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线上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讲话,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大信心和政治推动力。这将更加有力地引领和推动各方深入对话,凝聚共识,务实合作,推动达成既具雄心又平衡务实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的主流化,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二是达成“昆明宣言”,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昆明宣言”的达成为后续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磋商提供了政治指引,体现了各国采取行动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的决心和意愿,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同时,生态文明论坛还发出了“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倡议,对提升各方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中国提出了务实有力度的东道国举措,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力地引导各方调动资源、务实行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拓宽各种资金的投入渠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支持,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进展、新进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