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秋秋
岁末年初,上海地铁总给人惊喜。明天,轨交14号线、18号线一期北段即将开通。这意味着,上海地铁的运营里程,将增加到831公里,包括20条线,508个地铁站,83个换乘车站。
这两条线路开通后,在软土地基上建造起来的上海地铁,将拥有三个“世界第一”。运营里程,世界第一;列车数量,世界第一;全自动驾驶规模,世界第一!
如果没有地铁,上海将会怎样?
我想,这可能不仅仅是每天1000万人次上下班的问题,也可能不仅仅是一种便捷的、精确到秒的交通出行方式。地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魔都老百姓的生活态度。
我有个朋友,住在川沙。从前,他到市中心总会说:“阿拉去上海。”如今,川沙通了地铁,他换了一种口吻:“欢迎大家到迪士尼来玩。”
几年前,上海搞过一个活动,叫做“喜欢上海的100个理由”,其中,网友票选后的第33名,是“喜欢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地下铁”。说实话,我对上海地铁只排在第33位,是不太认可的,排名太低了!“日长夜大”的上海地铁,不仅仅是阿拉的骄傲,更是城市的良心。
我常在乘坐上海地铁时,感受到运营者的诸多用心。我乘坐过它的弱冷车厢,我还在上海地铁车厢里,发现过USB的充电接口。前不久,上海地铁冲上热搜,因为运营者为刷卡出站上厕所的乘客,准备了“上厕所凭证”……这一个又一个暖心的细节,体现了上海地铁的温度,也增加了老百姓对魔都的认同感。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上海地铁就是在老百姓的高要求中,度过每一天的。每天睁开眼睛,就要负责1000多万客流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件每天都要“清零”,每天都要重新来过的事情。难以想象,这样的战战兢兢,这样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贯穿着地铁人的每一天。
申通地铁的同志经常说,造地铁,就是造一座城!是的,走在上海的街头,我们应该对地铁,有一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