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承载历史的城市 科尔沁怪柳 迷住了 烟火气里的“虎味” 我乘新干线 时代曲的女作家
第13版:夜光杯 2022-02-10

迷住了

赵韩德

朋友的孩子小谢,进一家大国企技校,学电焊。毕业后拿起了焊枪。几年下来,我最近惊喜地听到,小谢被光荣破格授予技师职称。我知道这是何等不易!老谢说儿子被电焊技术“迷住了”。

说到“迷住了”,常钦佩古代的一些文化人。他们那时外出,除了步行,就是骡马舟车,颇为苦累,甚至还得带上衣被。但是他们往往不会忘记带上一张琴,一张分量并不很轻的古琴。一弹起,就好像有了第二个生命,这是更本真更顽强的生命,更深沉更执拗的生命。恍惚间,仿佛感受到了他们对琴的心思。

有个地方叫华阳亭,在河南新郑市北40里华阳寨。《史记》记载,这里发生过激烈的秦魏战争。但人们更记得的是,“嵇叔夜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晋书·嵇康传》:初,康尝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原来嵇康游学,随身携琴,时时“引琴而弹”,终得名曲《广陵散》。这个曲子陪伴了他一生,直至三千太学生为他请命长哭,广陵散绝。

唐大画家阎立本,位至右丞相,常常为画师的身份和专业不开心。宋苏东坡认为不必如此矜持:“阮千里善弹琴,无贵贱长幼皆为弹,神气冲和,不知向人所在。内兄潘岳使弹,终日达夜无忤色,识者知其不可荣辱也。”阮千里,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善琴,弹奏起来便旁若无人,这是真喜欢真迷住了。

现代造船,有“皇冠上的宝石”LNG船。薄薄的银光闪闪铺满整个液货舱的殷瓦钢薄膜,是船的命脉。莫小看这层薄如纸片的材料,它的金属性能极其稳定,直接与-163℃的液化天然气接触,不会收缩与膨胀,不会变形与开裂。殷瓦钢薄膜的焊接是建造中的要害点。焊接质量要经历强度试验、承载试验、机械试验、氦气试验、真空试验、全船试验等6道严格检验。造第一艘LNG船,掌握这项绝技的焊工,何处寻觅?

我见到一位高级焊接技师小秦,小个子,一张娃娃脸。他身负公司重托,到国外学习殷瓦焊接。出国门,一切新鲜与好奇都抵不过他学技术的强烈渴望。白天,他站在洋焊工身边细心揣摩练习;晚上,拉着翻译认真查阅技术文件;梦里都在比画着。4周后,有个考证机会,秦提出应考。外国专家非常惊讶,上下打量这个中国年轻造船人,您不是做梦吧?但是,秦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各项考核。经过严格的显微镜镜像试验观察,焊接质量无可挑剔。我国造船界诞生了第一位殷瓦钢持证焊工——秦。

回国后他带领和培训首批16名焊工——从各部门抽调的16名焊接精英,均为国内或公司焊接比赛中的佼佼者。高度的使命感,使这个团队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几个月后,16名焊工在法国GTT公司、美国ABS船级社、中国CCS船级社共同组织的G证考核中,全部通过。秦和16名G证焊工,好比17颗种子,又带教出一批又一批的殷瓦焊接技术人才,满足了LNG船建造的需求。

迷恋技术,钻研技术,与沉迷艺术一样,是值得尊敬的可贵人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