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冬奥村楼顶能种菜 孤独的第一人
第9版:新冬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2022-02-10

冬奥村楼顶能种菜

特派记者带你了解“村”里的秘密

“北京冬奥村的饮食一点也吃不下。”最近两天,一些韩国短道速滑选手的抱怨,引发了其他参赛运动员的集体反驳。冬奥村到底长什么样?条件和服务如何?记者昨日特意探访了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冬奥村,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了解到更多“村”里的秘密。

“黑科技床”引惊叹

北京冬奥会的三个赛区都有各自的冬奥村,北京赛区的冬奥村位于朝阳区奥体中路(见上图 图 新华社),将接待4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70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北京冬奥村共有三大区域,分别是运行区、居住区和广场区。居住区又分东、西两区,主要由20栋橘黄、银白两种颜色的公寓楼错落排列组成。居住区的设计理念来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式,20栋建筑围合成6到7个合院,其中有两个比较大的院落,其余几栋楼各自组成小的院落,形成“楼楼有园、户户有景”的社区归属感。

在居住地,除了舒适的住宿条件外,还建有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理发店、邮局、综合诊所等相关功能的基础设施,相当于一个小型社区。

对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当属休息空间。冬奥村每张床都足够宽大,而且还配有调节功能,可以在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下为脊柱提供最佳支持。床垫则采用记忆棉材质,内置传感器,可以实现按摩、零压力、闹钟推醒等功能。设置闹钟后,床在设定时间会自动起降;一旦智能床识别到打鼾声,甚至还会调节头部的高度。此外,床还可测量心跳数和呼吸次数等,床垫可配合身体曲线进行调节,引导人进入熟睡,堪称“黑科技床”。

27岁的美国雪橇选手萨默·布里彻在入住冬奥村后,就迫不及待地向粉丝们分享了入住体验,她兴奋地展示了一个有8个按钮的遥控器,通过智能遥控调节床的各种姿态,最后打趣道:“这简直太神奇了。奥组委好像在说,我们比东京强得可不是一点。”

七百道菜供你选

住的条件堪称一流,那吃呢?这方面,北京冬奥村可就更花心思了。

在冬奥村的一份菜单上,记者看到,餐厅提供中餐餐台、亚洲餐台、披萨和意面餐台、自助餐台以及24小时餐台。以中餐餐台为例,光汤这一项,就包括了黄瓜蛋花汤、菌汤、玉米排骨汤、鸡茸粟米羹等近10种汤品。而像日式照烧鸡排、韩式泡菜炒五花肉、韩式烤肉、烟熏鸡肉披萨、意式斜管面等特色菜品,更是一一在列。

为了让有“家乡胃”的运动员们快速适应在冬奥村的生活,餐厅还特意准备了肯德基、必胜客等美式快餐。至于水果、饮料、啤酒等,冬奥村也是敞开供应。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冬奥村的菜单经国际奥委会批准,有多达678道菜品,而且每8天循环一次,让参赛选手不会感到枯燥。

当然,很多国外运动员最感兴趣的,还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饮食。美国选手茱莉亚·马里诺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透露,她在奥运村最爱的美食就是饺子,“自从来到这里,我大概吃了200个饺子。训练一回来,然后就吃饺子。”她的队友安娜·霍夫曼专门拍摄视频介绍了餐厅的情况,称赞食物种类齐全,“这里的伙食好到我可能会胖10斤。”一名荷兰速滑选手则称,“我爱上了奥运村的麻辣烫。”

有趣的是,在安享美食之外,运动员们还能够在冬奥村体验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项目:种菜。据了解,北京冬奥村专门选了8栋住宅楼,设计了近5000平方米的屋顶农场,提供园艺耕种的工具,让运动员、教练等能够直接参与可食用蔬菜的种植。设计者称,这一项目的宗旨“是让运动员们放松心情、愉快社交”。

冬奥村的吃喝住行都引起世界的好奇,各国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分享感受、表达惊讶,这些举动也被中国网友热议,“就喜欢看你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特派记者 关尹(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