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乌克兰顿巴斯武装“千奇百怪”
第15版:军界瞭望 2022-02-28

乌克兰顿巴斯武装“千奇百怪”

涂有“Z”字识别符的顿巴斯武装的T-64坦克,这是缴获自乌克兰政府军的装备

顿涅茨克“人民军”巡逻

顿涅茨克民兵参加马里乌波尔的战斗

矿工出身的顿涅茨克“人民军”成员

顿涅茨克民兵进入战壕

“乌克兰不能没有顿巴斯(顿涅茨克州与卢甘斯克州合称),顿巴斯也不能没有乌克兰。”这是响彻乌克兰各地的宣传口号,但乌克兰东部冲突已延续八年,真正持久的和平遥遥无期。当前,俄罗斯在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已被俄方承认“独立”的顿巴斯两个政治实体也追随俄军投入战斗,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军力,编制、武器及战术有哪些特点,这都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

主力防范“斩首”

顿巴斯民间武装曾被外界统称为“新俄罗斯联军”,实际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自建自养自管”的两支“人民军”,总兵力约11万人。其中,规模最大的作战单位是顿涅茨克系统的第1军,2014年11月12日成立,现任代理军长是弗拉基米尔·科诺诺夫,由顿涅茨克的“国防委员会”直接领导。

第1军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团直接用驻地共青城、戈尔洛夫卡和新亚速夫斯克命名,另有名为“堡垒”“穹顶”“锁子甲”“多瑙河”的四个团战斗群。这还不算,第1军编制内竟有和乌政府军无异的侦察、电子战、工兵甚至无人机等分队,军长手里额外掌握着绰号“柴油”的独立坦克第2营、独立防空导弹营、“索马里”摩托化警卫营等,俨然一副打正规战的架势。

多年乌东对峙中,被乌政府军视为“劲敌”的是共青城团和戈尔洛夫卡团,他们所在的位置是顿巴斯两州的结合部,又控制着两州的水源,地位十分重要。共青城团有2000多人,编成维京摩步第1营、谢苗诺夫摩步第2营和步兵第3营,以及坦克营、自行火炮营、榴炮营,火箭炮营等,装备T-72和T-64坦克41辆,BMP-1/2步兵战车、BTR-80和MT-LB装甲车43辆,122毫米口径榴弹炮、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各18门,为对付乌军无人机,该团特意准备了6门ZU-23-4式自行高炮。戈尔洛夫卡团则辖有戈尔洛夫卡摩步第1营、叶纳基耶夫斯基摩步第2营和雪崩摩步第3营,其他部分共青城团类似,至于武器,除了坦克比共青城团少10辆外,别的都差不多。

长久以来,乌军距顿巴斯武装大本营顿涅茨克市不到50公里,稍远一点的火炮都能打到,因此民兵方面不得不在此也集结了强大的卫戍力量。信息显示,顿涅茨克州领导人亚历山大·扎哈尔琴科专门把新亚速夫斯克团和堡垒、穹顶团战斗群摆在城郊交通要道上,特别是堡垒群拥有摩步营和坦克营2个营,明显比别的部队超编,具有更强的机动突击能力,能防范乌军实施“斩首”行动。但现在情况已经反转,顿巴斯武装正在乌克兰东部攻城略地。

派别五花八门

尽管有像第1军这样的“堂堂之阵”,但顿巴斯武装终究是各地自发起事,继而形成以城镇甚至厂矿企业为中心的民兵派别,要把他们梳理清楚也很花功夫。像顿涅茨克州,就有独立性很强的东方营、矿工大队、米乌斯特战队、瓦良格营、伊万支队、12连等19个作战分支组成。而在卢甘斯克州,则散布着哥萨克国民警卫队、洲际联合小队、404大队、曙光营等等作战分支。

说起这些派别的来头,可谓五花八门。一支名为“东正教军”的武装由顿涅茨克矿工组成,规模达4000多人,靠着精通机械和工程挖掘,是当地有名的“坦克大王”和“工事大王”。比东正教军更专业的是第12连,指挥官尤里(化名)曾是苏联总参情报总局(格鲁乌)特战部队军官,参加过阿富汗战争,他的手下全在原苏联或乌克兰部队服役郭,熟谙敌后活动。在顿涅茨克州,有一支从以色列来的阿里亚大队,他们全是犹太志愿者,理由是他们认为乌克兰政府军中有好些极右反犹分子,应该拿起武器“为正义而战”,这从他们的名字“阿里亚”就能看出,希伯来语意为“返回圣地”。而在卢甘斯克州,活跃着一支幽灵旅,起家时不过是卢甘斯克市内燃机车厂一帮司炉工,他们参加了2014年争夺城市的战斗,最经典的一幕是把塔拉萨-舍夫琴科大街纪念碑上的古董坦克抢修出来并参加巷战,当年的班组长阿列克谢·莫兹戈沃伊如今是这个旅的首领,手下有上千号人,而且大多是倒戈的原乌克兰军警。

多年来,政府军与民兵战线犬牙交错,特别是双方除开正面交战,还互相派遣特工或破坏小组实施秘密战,因此顿巴斯政治实体居然有“治安平叛”性质的内务部队。像顿涅茨克市内就安排了爱国者、罗马军团、骑士保安营,专为军政首脑提供贴身警卫,其中罗马军团保安营下面有一个EOD小队,接到报警后迅速处置未爆哑弹或被发现的土炸弹,为了加快排爆进度,EOD小队装备三辆取消炮塔的T-64坦克,碰到难以处置的爆炸物,就干脆“一轧了之”。

炮兵威胁最大

回顾历史,顿巴斯民兵虽然组织混杂,但编组灵活,擅长围点打援、分割包围等战术,以至于西方专家称其为“准正规军”。2014-2015年的乌东战争阶段,顿巴斯民兵多次切断乌军的补给线。乌军第79、51、24旅均遭遇到这种战况,在缺水少粮的境遇下,每次仅少数人能突围成功。乌军第79旅一位士兵回忆说,他所在的一个排突遭狙击手点射及火炮攻击,没有食物,也没有水,最后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一处树林中。据顿涅茨克武装力量组织发言人发布的战报,就在2015年1月28日的激战中,民兵在阿夫杰耶夫卡包围乌军第72、53旅,歼灭200余人。引人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这支乌军第72旅的3200余人在顿巴斯被民兵全歼过一次,当时仅逃出百余人,此番卷土重来,未承想依旧未能逃脱被分割包围的命运。

战术上,坐拥顿巴斯重工业基地并拥有外援的民兵有底气实施阔气的“大炮群”战术,即集中所有可用的火炮,组织火力齐射,拦阻射击主要目标或行进中的敌人,用狂轰滥炸来替代火力的准确性。像2015年2月间,民兵在杰巴利采沃决战中投入足足三个炮兵群和五个炮兵营,在20公里宽的突破地段上形成每公里有10门炮的密度,2月11日,民兵对乌军阵地进行六小时全纵深火力准备,乌军距前线一二十公里的火炮阵地全被摧毁,正沿M03公路运动的乌军装甲车辆被打成废铁,以至于基辅媒体将M03公路称为“死亡之路”。不仅如此,民兵不乏高水平的炮手,使出被乌军称为“凶残手法”的“同时弹着”战术(TOT),即同一门火炮先后以不同仰角开炮,由于弹道飞行时间的差别,所有炮弹短时间均落在目标区域,从而造成“五雷轰顶”的效果。

在俄军介入乌克兰前,乌政府军与顿巴斯民兵相互斗法。乌军视民兵的火炮为最大的克制难题,从美国引进AN/TPQ-49、AN/TPQ-36(对火炮有效测程接近25公里)炮位侦察雷达,还获得土耳其“旗手-TB2”无人攻击机,以图限制民兵大规模使用火炮的机会。但如今俄罗斯已接受顿巴斯政治实体,加之出兵顿巴斯已无法律障碍,因此民兵炮兵能在俄航空兵掩护下大胆运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扎哈尔琴科声称,新一轮军事行动意味着“我们会再来一次(对乌军的)围歼战,让基辅方面明白,想用武力让我们屈服是行不通的。”李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