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思
我是一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妈妈,当疫情遭遇青春期,女儿各种揪心的问题一下子涌出来,我从迷茫痛苦,到深刻反思,再到全新蜕变,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艰辛历程。
女儿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性格开朗,品学兼优,上了高中后,女儿却变了,她开始疯玩手机,打游戏,当打骂、劝说统统失效,我没收了她的手机摔到窗外,而她竟然也砸坏了我的手机。冲突不断升级,我们又吵又打,闹得鸡飞狗跳。
那以后,女儿不跟我们说话、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每天凌晨睡觉,甚至提出过休学……我从焦虑、愤怒渐渐走向无助,度过了无数个以泪洗面的不眠之夜。
女儿完全不理我们的那段日子,刚好是2020年初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我们三个如同困兽,每天不得不24小时捆绑在一起。我一边担忧女儿,一边恨自己无能,还不断埋怨老公,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开始大量看书学习,找心理学专家咨询。当我终于看见了自己的言行是如何卷入与女儿的问题漩涡时,一束救赎之光照了进来。
心理学家说:“当孩子对重要性或归属感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而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是挫败感在发出呼喊。”要想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如何,可以尝试如下方法: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感觉开心或正常,那么他多半没有受挫。如果他的行为让你感到心烦,这时他可能觉得被忽视或情感连接中断,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如果你发怒了,或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尊重或在挑衅你,这时孩子是想通过权力斗争,来感觉自己是重要的,希望恢复情感连接。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震惊、伤心,那么他可能体会到了强烈的情感连接中断。他想出的唯一方式就是伤害你,就像你伤害他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报复。如果你感到失落、无助或无力,因为孩子完全躲着你,拒绝沟通,那么他可能已经陷入了自暴自弃的状态——也就是挫败感极为强烈,导致他完全放弃了希望,不再想从你这里找到归属感。
我发现,我和孩子的关系正是走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她在自暴自弃,而我浑然不觉,还沉浸在对她的评判之中,我们之间的情感连接早已支离破碎。
我开始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回自身。才发现,自己17年以来自认为绝对正确的养育方式犯了太多错误。我为她规划了很多“应该”做的事,但很少考虑她的感受。她不听话,我就用打骂、惩罚或威胁的方式管教她。我用我的标准来塑造她,却从不知晓她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我的内心越来越平和,我与孩子的关系也有了起色。
我看见女儿正艰难地走在她人生的转折点上:告别童年,面对更难的课业、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同学关系,她需要一个鼓励和支持她的妈妈,而非一个“纠错器”。我越是焦虑、愤怒,越是在向她传递“你不行”的信号,这耗竭了她的能量。
孩子需要我无条件的信任。心理学家说,信任的确不容易,这关乎我们对自己的信任,我们可以先从祝福做起。做父母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而是走向智慧、情绪成熟、自我觉察的过程。
我调整着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以此影响女儿,而非说教和批评。今年春天的居家隔离,女儿和两年前大为不同,我们相处得融洽了。经历了这一场暴风雨,受益最多的竟然是我自己,女儿教会了我如何共情与理解他人,也神奇般地改善了我和其他人的关系。
独居老人更需要阳光,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