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骄阳下的“作业” 浦东新区规划资源连推“三大招”
第5版:上海新闻 2022-06-23
好项目不缺土地 好产业不缺空间

浦东新区规划资源连推“三大招”

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保驾护航

摄影:陈佳

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高质量的用地政策、精细化的土地管理是浦东新区乃至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经济密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工作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持续以“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四个论英雄”,以三大规划资源“大招”保障产业空间,进一步腾挪发展空间,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为浦东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一招,下好一盘棋

统筹产业功能布局,梯度圈催生“新动能”

突出功能主导,构筑产业梯度圈。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以圈层梯度模式引导产业布局。内环线以内,以陆家嘴金融城为核心,强化金融、航运、贸易、总部经济等核心功能的集聚发展。内环线至主城区,以世博前滩地区、张江科学城、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高桥保税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为重点,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商务贸易、航运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南汇新城则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业,培育新市镇特色产业功能,乡村地区积极发展科技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现代农业。

突出功能联动,形成南北科创走廊。规划明确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功能区,以临港为主体承载区,落实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南北区域联动,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信息、民用航空等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

突出功能集聚,绘制特色产业地图。按照上海市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明确的“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地块”三级产业空间布局,新区明确划定了产业基地和产业社区,产业用地以空间规划为引导,向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集聚。目前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根据区域评估和产业需求做局部优化,有效引导项目按照规划要求落地。至2035年,浦东新区规划形成25个与城镇发展定位相匹配、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产业社区,共约108平方公里;形成承载国家战略功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高端制造业产业基地,共约36平方公里。保留承载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传统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的零星工业用地等。

第二招,念好“减”字决

高效腾挪土地资源,紧约束释放“新空间”

做好“减”的制度保障。土地减量与发展增量是一对有机结合体,减量化工作对于新区腾挪发展空间,为产业提供土地保障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补充耕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浦东新区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如关键时间节点“亮灯”提醒,对于减量化项目清拆补偿、奖补口径、水土监测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予以明确,做到办事按程序、工作有依据,为减量化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做好“减”的流程管理。结合全年任务和用地需求,将目标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各镇,定期对各镇减量化工作开展实地踏勘,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对已完成减量化复垦地块组织抽验,对不符合复垦要求的地块,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切实做好项目的事后监管。2014年至今成效显著,新区通过开展集建区外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已释放22.18平方公里的建设空间,规模累计超过15个世纪公园。

做好“减”的保护红线。浦东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在引领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层层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构建耕地保护“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的动态立体监管机制等,落实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第三招,唱好“增”字经

聚焦挖掘优质空间,强支撑布局“新赛道”

用好增量。优化供地模式,降低产业用地成本。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地”出让工作,制订了促进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若干措施,仅去年出让“标准地”土地面积约10.4公顷,如蓝帆、微创等项目,实现“地等项目”。同时,浦东新区鼓励采用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方式获取土地,实行“弹性年期+有条件自动续期”制度等,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二是创新用地方式,在确保使用功能及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可在产业用地上建设可循环利用、结构相对简易的短期利用建筑,为今后项目转型升级预留空间。三是科学安排供地规模,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优质项目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供地模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航母级的产业集群板块。

统筹流量。试点混合利用,满足多元化用地需求。浦东新区开展各类产业用地混合利用的探索和试点,构建混合产业用地和单一用地均衡配置的产业用地格局。探索产业用地中不同产业类型合理转换,促进生产与研发高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提升产业能级,激发经济活力。一是“明确用途+规定比例”,按产业用途需求,明确各类产业用地比例,试点工业用地和研发用地混合利用。二是“提高单一用途产业用地混合成分”,在张江科学城区域,将可建其他产业用途和配套设施的比例提高。三是“适建用途+自主比例”,给予兼容用途的用地比例以更大弹性,允许工业用途与其他产业用途进行混合供地,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存量。盘活土地资源,强化高效治理。浦东新区以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为抓手,进一步盘活存量空间资源,促进各类空间载体整合协同、有效利用。针对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浦东新区形成了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置机制,满足产业用地需求。2022年新区安排产业用地计划约76公顷。主要分布在张江科学城、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通过加大对产业项目的空间供给,实现浦东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经济密度和产出效益。 (文/周韵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