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群燕
有人说,这世间,唯美食和爱不可辜负。我很赞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条件所限,很少去餐馆吃,家里的菜品也比较单一。母亲为了给我们调解口味,在工作之余考了三级、二级厨师证,家里烹制的菜肴渐渐有了变化,甚至一点也不逊于饭店,父亲的厨艺也连带渐长。全家品尝了母亲做的郫县豆瓣鲫鱼、拔丝苹果等当时上海并不怎么常见的新菜,大呼过瘾。耳濡目染之下,我从初中开始就自己做菜,在家里人的鼓励下,烧一桌菜招待同学绰绰有余。
许是小时候食物短缺,脑海中都是怎么千方百计弄吃食的记忆,对美食的渴望和热爱已经成为我的一种日常习惯。一直很喜欢汪曾祺和梁实秋关于美食的文章,连带喜欢他们这样的人,觉得热爱美食的人的灵魂肯定也很有趣。许多朋友慕名到汪曾祺家做客,一定要吃他烹煮的菜肴,有些菜品看上去挺普通的,但因是主人独创,渗透着不一样的心思和情谊,别有一番风味,如招待聂华苓的一道菠菜拌干丝,菠菜必是嫩嫩的小菠菜,豆腐干是北京特有的,这道菜让聂华苓每次到北京必点。
成立家庭后,由于工作忙,基本都是到母亲家蹭饭,直到女儿上了高中,周末成了我磨炼厨艺的好时光,从买菜到做菜,兴趣愈来愈浓,让我回想起了少时的幸福时光。品尝佳肴似乎总是和亲情、同学情联系在一起。也幻想着,如果哪天朋友点名要吃我做的哪道菜,该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和不少朋友因吃结缘,从育秀路小饭店一路吃到奉贤的红烧鱼头,从祥和斋的大盘鸡到宝龙广场“云南小镇”的菠萝饭和百香果自制饮料,哪里有好吃的,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有时会兴冲冲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只为吃一顿饭。
我们的生活因为有美食而变得有趣生动,品评食物的美好足以冲淡许多烦恼,制作美食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热爱,愿我们都能从美食中找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