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生
岁月不慌不忙,年轮不声不响,唯有气温骤然升降让人切身感知季节轮换,还直观了解啥叫“简单粗爆”。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其实乍凉还暖也是一样。九月最后一天,气温悄悄地更上层楼,三天时间刷新“史上最热10月天”纪录后戛然而止,随即转头向下到十六七摄氏度稳住阵脚,秋雨淅沥和呼呼秋风随之而来,银黄色早桂吹落一地,弥散着从微凉过渡到微寒的初冬气息。刚为前些日积蓄的溽热荡然无存而抚掌,却发现匆忙套上身的长衣长裤已难挡窗外沁入的寒意。从假期第一天短袖T恤大裤衩出游,到最后一日秋装混搭薄绒服上班,年轻的称之为“一个假期过三季”的“过山车”体验,而两鬓斑白的中老年就直接形容是“秋冬天里乱穿衣”。而到了上个礼拜,气温居然又眼看直冲三十摄氏度,收得好好的薄衣服要翻出来麻烦,只能有啥穿啥,再“乱”一番。
“换季”,成了一个阶段性高频率出现的口头禅。主妇们抱怨无人分担清洗晾晒衣物的烦琐,又自责忘记了去年是摆放在哪个旮旯;先生们无奈地搬动一个个沉重衣箱,还找机会揶揄下“换季最烦三件事”:更换衣被、伤风感冒、神经过敏……小区业主群里则有人展示过季物品并留言“谁要拿走,明年再上新”,感觉“断舍离”得真够豪爽。不由想起刚刚老店新开的“淮国旧”。以前家境不富裕的人家会将暂时不用的物品拿到这里,换些钱应付眼前窘迫,每逢换季就格外热闹。印象中的店面,不大但很有纵深,并不亮堂,摆满乌泱泱的木质家具,边上一张纸上写着“抄家物资”几个字。看不懂货架上的服装质地如何,但知道在这买衣裳“不要布票”。只有手表和服装柜台灯火通明也时时人头攒动,那时年幼不谙世事,看到柜台里有一架望远镜,售价10元,就壮着胆子问“是军用的吗?”那位营业员睥睨下眼前的小赤佬,答非所问:“德国的!”口气有点拽。于是偷偷摁下“拿来看看”的要求。
家里一时展现裙钗与大衣齐现、五彩共厅堂一色的壮观,似乎有点“乱”。如今收纳也有“师”,还能上门整理衣物衣橱,提供家居整理收纳整体方案,所以再“乱”也不怕。但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今若瞥得某人家中井然有序,可能并非体现怀揣雄才大略,也许就是假手他人理了一下罢。先人说“小处不可随便”,但“随意”应该可以。纤尘不染、规整刻板的家仅存于小说和传闻之中,短时装点门面尚可,长久便是作茧自缚。惬意生活,一定是边收纳边随意。
在有点平庸的忙乱中,季就这么换了。一年又一年,就在衣物增增减减的四时里,听着窸窸窣窣的摩擦声,想象历史就这么轻轻翻过一页。再忙,也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