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作品
丁立人和夏阳展览海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电厂)以四场展览迎接观众,带着孩子去“电厂”收获新一年的艺术能量,也成为部分上海市民文旅休闲的习惯。
一楼展览聚焦于两位年逾九旬的老艺术家丁立人和夏阳。故事从两位艺术家的两组盒子开始,沿循两人创作语言生成的独特轨迹。观众受邀“打开”丁立人与夏阳的两只“盒子”,回顾两段别样的个体记忆。丁立人的“盒子”来自千禧年之际,他开始在搬家使用的纸箱上开展其最初的拼贴试验;而夏阳的“盒子”则源自20世纪60年代,他在巴黎的狭窄阁楼中构思出一个“思想的盒子”:在极度安静的空间里,只为思想的流动腾出空间。从手稿上发现,夏阳在1965年就有了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打造一个完全隔音的幽闭空间,让人走进去静坐冥想。限于技术障碍,作品起初只存在于概念。这次展览重置出淡绿色的大保险箱,可供成年人走入,不少观众在现场好奇地体验了这个“思想的容器”。
另一个展览是当代艺术家耿建翌的个人回顾展,囊括了其最具有意义的代表作。在大堂呈现的特别项目《自来水厂》(1987/2022),像复原了一座白色迷宫,观众通过带孔的墙面可以看到其他观众。假期之中,有许多小朋友观众在PSA大厅这有趣的“空间”里玩起捉迷藏,艺术互动自然发生。耿建翌更多作品在五楼展厅展示。
去年受到许多好评的“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第一季“手艺再兴”将在2月5日收尾。位于二楼的冯立星、吴有策划的《狂人之丘》和左靖、王彦之策划的《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邀请公众共同讨论中国手艺在当下的境遇与再兴的可能,让人印象深刻。《狂人之丘》放大了艺术家的癫狂精神,“癫狂”的重复性劳动面前,观众很难不被一种极致的艺术性震撼。
卯兔年看大兔子,春节展览中的热门作品是邵帆《以兔之名0322》,在比姚明还要高的宣纸水墨上,千万次重复一笔一画,在作品中投入大量时间和重复性劳动,最终,在以极度繁密的线条构成的明暗轮廓令画纸上,隐隐浮现出一只端坐的兔子……
本报记者 乐梦融